杨如轩晚年回忆井冈山之战:毛主席的指挥艺术让我们无计可施|朱德|军事制度|高级将领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毛红军胜利会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中国。井冈山地区的红军声势更加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发展。

会师后,在毛泽东和朱德领导下,取得了“四月至七月四个月的各次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


朱、毛会师井冈山,红军的力量空前强大起来,坚如钢铁,使得反动头子蒋介石气急败坏。

江西的大军阀朱培德乱了阵脚,他急急忙忙命令团长周体仁率领部队前来进行第二次“进剿”。敌人的行动蛮快,一个主力团的人马,分作两路向永新方向杀来了。

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

打击“进剿”之敌,是朱、毛会师井冈山后的第一仗。战士们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坚决打好这一仗,教训教训敌人。

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在一起研究破敌之策。对于这一仗,毛泽东十分谨慎。经过沉思,他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粉碎敌人“进剿”的办法。

朱德、陈毅都觉得这个方案好,一致同意通过。决策既定,朱德对毛泽东说了声:“你在后方坐镇,我去前线指挥。”


说罢,即刻带上参谋人员,直奔阵地前沿。朱德摸透了敌人骄狂的心理,用小部队装作赤卫队与敌人接触,把敌人引进一个小地方——黄坳。

敌人以为不过是些农民赤卫队,根本不放在眼里,一到营地便睡起大觉来了。

忽然,红军主力从四面八方一下冲入敌人的营地,睡梦中的敌人一听枪响顿时乱了套,有的赤身往外跑。

敌团长周体仁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一片一片被红军打倒在地,嘴里不住唠叨着:“完了!完了!”丢开部队,仅带上一两个卫兵落荒而逃。

永新失守,红军湘赣边区新根据地的开辟,使蒋介石大动肝火。他在安乐椅上坐不住了,吼叫道:“我的几十万部队就全算是豆腐渣,也会撑破你朱、毛肚皮的!”

于是,蒋介石亲自拟了一道“加紧会剿”的督战令,连夜发给江西军阀朱培德。


朱培德即派他的“战将”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带五个团,气势汹汹地从吉安向永新扑来。敌人五个整团扑过来,毛泽东却镇静异常,举重若轻,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战法,先撤退,然后在运动中调动敌人,避实击虚,歼灭敌人。

于是,一道命令下去,一夜工夫,永新城里再也找不到一个红军了。

杨如轩没打一枪,轻而易举拿下了永新。

“杨如轩的部队收复永新!”朱培德拍电报给蒋介石报捷。蒋介石老奸巨猾,立即回电,要杨如轩立即查明朱、毛红军“逃走”的方向。

两天以后,杨如轩查清了:毛泽东带领一部分红军驻守宁冈,朱德率领红军主力去打湖南茶陵县的高陇镇了。

红军撤出永新转移方向,正是为了“调动”敌人。在敌人从永新出动追击红军时,红军则乘永新城兵力空虚,再掉转头来先干掉敌人的指挥机关,然后再分割围歼!

果然,敌人听从了调动,已有两个团向宁冈进攻,毛泽东的在运动中歼敌的战术得以实现,朱德便率红军主力回攻永新城。


这时,杨如轩真以为是稳操胜券了。在永新大摆宴席,庆祝胜利之后,正在兴高采烈地打麻将哩。

他正玩在兴头上,满脑袋想的是“胜利”,传令兵进来报告:“师座,队伍和红军接触了!”

“无非是些游击队骚扰,接触就打呗!”杨如轩头也没有抬,耳朵还是等着电话铃声响,并胸有成竹地说:“张胡子(团长)快报来胜利消息了!”

“丁零零!”电话铃果然响了,杨如轩面带笑容拿起耳机,只听对方禀报:“师座,共军进城了!”

杨如轩还以为是开玩笑,骂了句:“放屁!”接着,话筒里传出了红军战士“缴枪不杀!”的喊声。


杨如轩顿时脸如黄裱纸,并冒出了虚汗。但他仍故作镇静,扣上话机,对左右说:“我亲去部署防御。”就这样,杨如轩只身逃走了。

杨如轩先跳出院外,城外四面响起了枪声。他在城墙上眼看着红军攻城,为了逃命,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企图翻墙而逃,谁知刚一露头,正好一排子弹打过来,左手被打穿。

手上淌着血,他忍着痛,顺着城墙斜坡滚了下去。翻过身来,一看没有人,一口气跑了几十里,逃回原来部队的出发地——吉安。

朱、毛会师井冈山,接连打了几个胜仗,井冈山这面旗帜更加光彩夺目,朱德、毛泽东更有名气了。

敌人呢?更“狠”了。红军侦察得来的消息表明,江西军阀朱培德又派来另一个姓杨(池生)的第九师师长带五个团再犯永新。对红军进行第四次“进剿”。

“敌人来得好啊!”朱、毛都这么说,立即部署部队撤出永新城。


敌师长杨池生率领他的九师和杨如轩的二十七师部队由吉安向永新进击,听说红军已退出永新及周围地区西出湖南以东,他以为是由于他姓杨的兵多势众。

离开吉安前,他去看望败将杨如轩,傲气十足,用挖苦的口气对杨如轩说:“老兄!机会到了。咱们也在宁冈动手吧!怎么样?”

杨如轩惊魂未定,被红军打伤的左手还用一块白布吊在脖子上,似哭似笑地说:“朱、毛可不是好对付的。”

他指着受伤的左手和他逃跑时几乎跑断了的两条腿说:“你看,我这可是吃过苦头的。你可别像我弄成这个样子。”

杨池生哈哈大笑:“你老兄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朱、毛的部队不过是些农民赤卫队,没有枪,没有炮,几把大刀和梭标,就把你吓成这样子!”

可杨池生哪里想得到,攻打宁冈,他的部队必经七溪岭。

这里有两个七溪岭,一个叫新七溪岭,一个叫老七溪岭,两山相隔七八里,两山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沟通内外,又是通往宁冈咽喉,井冈山根据地的大门。

敌人要是钻进来,把大门一关,那还不是“关门打狗”一般?毛泽东与朱德、陈毅早在这里布置了歼灭杨池生进攻之敌的战场。

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朱德和陈毅指挥红四军部队,在七溪岭、龙源口与敌大战。


山上山下,军号嘹亮,杀声震天,几个回合便把企图夺取宁冈的敌人消灭个净光,紧接着,追歼逃敌,乘胜攻占永新城。

红军第二次攻占永新一仗,打败了一只“羊”(杨如轩)。接着,蒋介石又派江西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指挥,对井冈山实行“会剿”,又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丢了一个团的兵力、八百多支枪。

另外两个团被红军打得个稀巴烂。溃退敌人在前面一个劲地逃,红军部队加快步伐追。杨池生呢?没等红军赶到永新,早溜到吉安去了。

杨池生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吉安的狼狈相,杨如轩看得一清二楚,愤愤地骂道:“你杨池生说我碰上朱、毛的队伍是耗子碰上了猫;那你杨池生还不是被共产党打得像只落水狗吗?”

杨池生回答:“我池生被打得落花流水,可没有像你杨老兄被打得光着身子滚城墙啊!”

江西老百姓讥讽嘲笑杨如轩和杨池生,传唱着一首歌谣:朱、毛会师在井冈,指挥工农打胜仗。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


两只“羊”故事中的杨如轩,解放后还健在,回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曾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三十年余一梦空,永新附逆妄交锋。

那堪旗鼓未成阵,已报弹花满市中。

飞将自天突兀小,两杨无计把身容。

一团劲旅平中国,豪语铭心服总戎。

“两杨无计把身容”一句,就是说的战败逃跑的情景。正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让他无计可施,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

七溪岭大捷,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进攻,取得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鄱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朱毛红军的红旗,在井冈山上空迎风招展,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使附近省份工农兵群众看到了希望。

这时,许多学生和安源煤矿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井冈山。醴陵也有一批革命农民和学生,长途跋涉奔上了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六月,敌人在湖南的兵力约有十个军,其中四个军驻在湘南和湘东的茶陵、鄱县地区;在江西的兵力约有三个军,其中驻在赣西的不到一个军。

六月底,湘赣两省敌军约定,于七月七日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一次“会剿”。七月四日,湘敌第八军一、二师仗着人多势众,为抢头功,提前出动,由茶陵、鄱县侵占宁冈砻市,接着进占新城。

面对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朱德采取围魏救赵之策,决定:以三十一团在永新地区相机打击敌人,军部率二十八、二十九团进攻鄱县、茶陵,威胁敌人后方,调动进入永新之敌回援,然后集中力量,打击即将来犯的赣敌,以打破敌人的“会剿”。

这一招果然奏效,七月十三日红二十八、二十九两团攻克鄙县,十四日进占永新之湘敌即经莲花撤回茶陵。

红四军军委鉴于我军预期目的已经达到,决定率部返回永新,会同31团对赣敌作战。

在湘敌撤回茶陵后,由吉安、安福地区来犯的赣敌第三军五个团和第六军六个团于七月十五日进占了永新城。


这时,毛泽东采用敌驻我扰的战术,指挥第三十一团、永新赤卫队、暴动队,以四面游击的方式,不分昼夜地袭扰敌人,直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敌十一个团被困在永新城及其附近十五公里内达二十五天之久。

后来,敌方发觉红军主力已去湘南,遂发起进攻。红三十一团和地方武装即从永新县城周围地区撤出。

随后,敌人进占莲花、宁冈。不久,赣敌发生内讧,第六军六个团仓皇退去,第三军五个团也退到永新城内。

至此,湘赣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基本破产。

就在形势正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之际,湖南省委代表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附和红二十九团官兵欲回家乡的情绪,趁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远在永新的机会,带着部队向湘南冒进,军委做工作也未能加以阻击。

七月十七日,军部和二十八、二十九团即由鄱县沔渡出发,开往湘南。


朱德、陈毅率二十八、二十九两团冒着酷暑进入湘南后,于七月二十四日进攻梆县,一举击溃敌人第十六军两个团,并占领郴县。

当日黄昏,敌人疯狂反扑,红军被迫撤出郴县。此时,二十九团自由行动,跑回宜章家乡。军部率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余部约百人,向桂东转移。

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考虑到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受挫,并处于无根据地作战的困难境地;井冈山根据地的现有军事力量又难以击破敌人新的进攻,决定由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去桂东迎接主力,以三十一团一营和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

八月二十三日,三十一团三营在桂东同二十八团会合。毛泽东、朱德、陈毅即率领部队返回井冈山根据地。

由于湖南省委采取分兵冒进的决策,导致了湘南和湘赣边界两方面的失败,即“八月失败”。


八月下旬,湘赣两省敌人乘红军主力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

三十日上午,湘敌第八军一师在赣敌一部的策应下,向红军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骄阳下,敌人的刺刀闪着寒光,子弹将树林打得枝叶乱飞。守卫在黄洋界的红三十一团一营一部,在何挺颖、朱云卿指挥下,凭着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顽强作战,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下午,正当敌人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射击敌人在源头集结的部队,炮弹在敌群中开花,敌兵顿时死伤一片。

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山,不敢再战,当夜撤回鄱县。赣敌随之停止行动,据守各县城。毛泽东闻讯,欣喜之余,挥毫写下了《西江月》: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打破敌人第二次“会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从九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红四军利用根据地内作战的有利条件,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避强击弱,连战皆捷,共俘敌约五百人,缴枪四百余支,收复宁冈县城和永新县城,基本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原有地区。此间,原湘军第八军营长毕占云和张威各率湘军一部起义,加入红军,编为红四军特务营和独立营。

十月四日至六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

决议在科学地分析了中国政治状况之后,阐明了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边界第二届特委,谭震林为书记。十一月六日,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为书记,统一领导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

十一月十四日,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二十三人组成的军委,朱德为书记。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除向党中央报告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和割据地区的组织状况之外,还指出了红军的建设问题。

这样,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日,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率领平江起义组成的红五军主力七百余人,来到井冈山,使井冈山的革命力量进一步增强。

敌人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一九二九年一月初,计划以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由永新、莲花、茶陵、鄱县、桂东、遂川等地,分五路进攻井冈山,实行第三次“会剿”。同时,加紧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一九二九年一月上旬,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举行联席会议,传达、讨论了党的“六大”决议,进一步研究了反“会剿”的方针和部署。


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为减轻井冈山的压力,调动、牵制敌人,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先求打破敌人的封锁,解决经济困难,在敌“会剿”开始后,在外线机动作战,配合内线部队打破敌之“会剿”,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军直、红二十八、红三十一团离开井冈山,经大汾、营前、崇义向赣南出击。

敌人发觉红军这一行动后,觉得正是“剿灭”井冈山根据地的大好时机,马上以三个旅的兵力向井冈山根据地杀奔而来。

一月二十六日,湘赣两省敌军以优势兵力对红军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阵地发起猛攻。我坚守井冈山的军民与敌激战四昼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一月三十日,红军黄洋界、八面山阵地相继失守。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怀、滕代远按照边界特委的决定,率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开往赣南寻找红四军主力;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和红五军一部则转入深山密林坚持游击战争,继续反对敌人的“会剿”。


到二月底,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的战争即将开始,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的部队大部撤走。

红军坚持井冈山地区斗争的军民乘机反攻,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基本地区。湘赣两省敌军的第三次“会剿”又告破产。

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红四军前委率领部队,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伟大创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青城山旅游攻略 成都青城山门票 青城山风景区介绍→MAIGOO百科
下一篇:杨如轩,喜洲转角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