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所属得利斯莱芜繁育公司的莱芜猪原种场,是以莱芜猪的保纯、选育及开发利用为基础性工作的种质资源场。“主要是在这里做一些种猪的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这里做一些种猪的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行遗传距离、亲缘关系分析,为莱芜猪下一步的选种选配、选优提纯奠定基础,并持续优化欧得莱猪配套系。”王爱国说。
,具有肉质细腻、产肉率高等特点。从原材料把关并以此为基础,得利斯集团搭建起畜牧科技平台、农业科技平台、食品科技平台、生物科技平台四大产业平台,从猪的品种、肉制品工艺、相关产品的研发、冷链的配送与溯源等方面实现一条龙的全程质量把控。
“每100斤大概会有3%-4%的损耗吧。”质量管理部经理刘珊珊说,“坚持人工切肉肯定会有损耗,这种损耗除了原材料还有人工成本,现在光是原火腿区我们就配备了20多名操作员,但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才是精品。”在分肉之前,质量管理部会分区处理原材料猪肉,经过瘦肉精检测、非洲猪瘟检测等一系列的检测之后,猪肉才能被摆在分肉和挑拣工人面前。去年疫情肆虐时,质量管理部还增加了新冠活性病毒检测。
“其实在出厂后,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刘珊珊说道,“有一年,我们供应给北京某客户的一款黑胡椒烤肠,在其工作人员验收时,发现里边有一粒形似小石头的异物。取得联系后,我们立即对整批产品召回,通过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复盘和分析、对原材料和辅料的重新筛查,我们发现是在收购上来的黑胡椒中掺杂了一粒葡萄籽。”此后,除了对原材料上的使用,得利斯进一步在辅料的检验检测上也使用了X光食品异物检测机和食品金属探测仪,采取人工肉眼工序集合光电技术,融合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工序,最终实现混于食品中的异物或缺失产品的处理。
“作为每头猪的唯一标识,每一头仔猪在出生后都打上一个包含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电子身份证’,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头猪的出生日期、品种、来源、品种、健康状况等信息,屠宰、仓储物流环节也将数据实时返回追溯平台,将其供应链全流程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从牧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体系。”得利斯技术中心主任李敏介绍,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追溯码查询到得利斯产品从养殖场到销售终端的详细信息。这一系统的使用,保证了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问题产品可召回,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产品质量的透明性。
在质量时代,面对日益扩大化的产业环境、更为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消费者更趋理性化的消费理念,如何坚持质量与品牌并肩发展的经营模式,从有形的产品质量管理到无形的品牌质量的提升,是得利斯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