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台北故宫博物院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历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台北建馆

1956年12月,北沟陈列室落成,

1957年3月,北沟陈列室开放参观。 

1959年,国民党高层决议在台北外双溪兴建“台北故宫博物院”。

1961年,黄宝瑜提出的宫殿式建筑方案,因符合官方复兴中华文化精神的期待而获选。 

1961年,筹划于台北近郊外双溪兴建新馆。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 

1965年8月,院厦修筑完成。同年11月12日,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落成揭幕;当日展出之法书、名画、铜器、织绣、瓷器,以及玉器、珍玩、图书、文献等各类文物,共1573件,分置于六间陈列室、八处画廊。次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二、园区扩建

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67年,扩建园区。

1969年,再次扩建。 

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5月,张大千先生的家属将张大千生前的住所”摩耶精舍“,捐赠归故宫管理,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85年,进行展场重新规画整修。 

199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隔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増设“至德园”。 

2001年7月,提出南院筹建规划。

2003年1月,选定嘉义县太保市七十公顷土地作为南院基地。 

2004年7月,对博物院重新装修。 

2007年2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米、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米。 

2007年12月,完工开展。 

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进行组织改造,完成迁台后第三次院藏文物总清点。2015年底,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开馆试营运

台湾故宫十大稀世珍宝是什么?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毛公鼎

毛公鼎  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于北京,大克鼎收藏于上海,唯独“海内三宝”中的另外一宝毛公鼎越过海峡,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翠玉白菜”、“肉形石”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宝鼎到过海峡,相隔半世纪,向世界讲述着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灿烂的文明历史。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口沿上有厚实高大的双耳,颈部的两道凸弦纹之间饰以精美的重环纹。腹如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朴实。内壁铸铭文32行,499字,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其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名辞。文中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策命重臣毛公要忠心佐王辅国,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感恩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赐之酒食、舆服、奴隶、兵器、玉饰、仪仗等丰厚的赏赐而铸鼎纪事,子子孙孙永宝永享,它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等均有重要价值,郭沫若称赞它“不亚于当时一篇文献”。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二:西周散氏盘拓文

西周散氏盘拓文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散氏盘腹部饰夔纹,间以三浮雕兽首,高圈足上饰兽面纹。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材料。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三: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他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写下此文稿时错桀之处颇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四:苏轼《寒食帖》

苏轼《寒食帖》  此为苏轼代表作,世人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先在民间辗转收藏,后被清廷收入内府。战乱时期一度流失海外,后由爱国人士重金取回。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五:五代 赵干《江行初雪图》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极为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六.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此图有东方蒙娜丽莎的美誉,上钤“典礼纪察司印”半印、“祚新之印”、“墨农鉴赏”、“御口之印”及乾隆内府诸藏印多方。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坚凝雄强的特点。画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  范宽善画山水,重视写生,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晚年卜居终南、太华,置身自然,尽得画意。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七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八.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九.北宋 汝窑 莲花氏碗

汝窑 莲花氏碗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十 清朝翠玉白菜

清朝翠玉白菜  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即使国外也有大博物馆想借展,故宫也都回绝。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着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运城市天气(大风+降雨+降温!运城市将迎风雨天气过程)
下一篇:运城市天气,山西高温天气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