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际广场的江湖恩怨史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中国零售男人圈建了个微信群叫男人帮,经常探讨商业发展趋势,偶尔组织交流活动。我经常缺席,有人就问:你咋这么忙啊?我开玩笑说:所以我业绩好啊。”敢以这样姿态在一个群里有杭州大厦、北京SKP和众多奢侈品大佬的群讲话的,正是武汉国际广场现任董事长陈军。
武商集团旗下的武汉国际广场、武商广场、世贸广场在湖北甚至华中区域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影响力都是现象级的,翻开武商集团的发展历史,就如同翻开一本武汉商业发展史,大哥不是一日修成的,国广也不是一日成就的,接下来杰克牛就带着大家回忆一下湖北“商业一哥”是怎样炼成的!
武商创业故事:两个商业大佬的江湖
毛冬声,原武商集团董事长.胡冰心,原武商集团总经理. 一个是国企业老板的代理人,一个是国企老板代理人聘用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两位的祖籍都是浙江,血液里都燃烧着浙江人敢闯敢拼的商业精神,都为武汉商业奠定的牢固的基础;两个人的分与合也正是武商早期的创业史;
毛冬声:图片来自影响湖北30人
图片来自品牌联盟网
讲到武商就不得不提到毛冬声,武商集团的缔造者,也是杰克牛最为佩服的武汉改革开放突破体制发展商业的那一代人,在毛总带领下,上世纪80年代,在国营商场千篇一律的年代,他聘请香港公司改造装修武汉商场;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他对武商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商场渐多、竞争激烈之时,他叫响“扎堆理论”;执掌武商22年,赚回了350个武汉商场。2004年,69岁的毛冬声退休。
在提到武商的缔造者的同时也要提到另外一个武商广场运营的创始人胡冰心;在执掌下,武汉商场,仅仅20个月,就收回了2100万美元投资,并创下连续三年全国零售业单体利润第一的骄人业绩。与此同时,胡冰心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法+中国传统文化=情”进行有机组合,创造出一套“武广模式”,在国内第一个有偿输出商业管理。这一模式迄今仍是中国商界虔诚学习的经验。
武广的成功,应该说是毛冬声和胡冰心的共同成果。因为是毛冬声为胡冰心提供了一个能让她尽情释放才能的舞台(这一点在国企非常重要),有了这个舞台,胡冰心才能够“鱼游大海,鸟翔天空”,由此使胡冰心的创造力与智慧发挥到最佳状态。在经营上毛冬声是那种“运筹帏幄,决战千里”的大手笔,胡冰心是严格按制度办事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执行官”1998年武广再次获得全国单项利润第一。1999年,胡冰心出任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就在业内密切关注这两位商界风云人物如何再出新招时,胡冰心却突然提出辞职。胡冰心的突然辞职,业内人有种种“说法”:一是说她利用毛冬声给的平台打下了“职业经理人”的业务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现在羽翼丰满,可以离开武商独立干了;二是说金利来董事长曾宪梓三顾茅庐请她出山,诱发了她的跳槽动机;三是说她遇到了中国职业经理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测,再到不欢而散。这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合作的三步曲。
无论两位大佬因何原因导致一个固守疆土,一个远走他乡,杰克牛对这两位大佬深深充满敬意!
武商第二继任者的悄然转岗
王冬生在商业界以铁腕著称,上任后力主改革武商多元化方向,又创立武商量贩,在中商、武商、中百武汉三大上市国资重产整合的关键时间点却悄然调岗,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冬生: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在1990年代末,武汉市委一主要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态,“像毛冬声这样有特殊贡献和才能的人,可以不受年龄限制,一直做到自己干不动主动辞职为止”。这种支持,为毛冬声商业生涯的延长提供了“尚方宝剑”。但是,69岁毕竟是一个高龄。从2003年起,毛冬声就决定要退出了,他多次找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表达了辞职意向。
直到2004年9月14日担任市商贸控股董事长的王冬生将接替毛冬声,在武汉商界,王冬生素以“铁腕”著称,王冬生祭出的第一把板斧就是处理包袱,其出售武广公寓楼及写字楼、东舜花园等地产项目,压缩房地产项目规模,同时,将长江乐园的5000万股转让,并同步清理积年旧账、呆死账。2005年1月1日,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成立,此后,王冬生还成立武汉武商家电连锁有限公司。而在百货业方面,鄂武商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湖北省内的二三线城市及周边省份,形成了被鄂武商称为武汉、襄樊、宜昌的“金三角”式网络架构。在王总手上,武商突破武汉区域,开始走向整个湖北省,深耕湖北,在超市如火如荼的年代,湖北本土超市是唯一没有被侵占的领域;在武商发展和武汉国资委重组鄂武商、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关键时间节点;
2006年年底,王冬生却意外宣布辞任鄂武商董事长一职。
在外界看来,王冬生辞任鄂武商董事长之位一直显得有些蹊跷。
“表面上看,与当时武广提租案有关。”上述分析人士如此认为。所谓武广提租,源自于2006年9月11日,当时已成鄂武商第二大股东的银泰系,向鄂武商股东大会召集人提交了一份临时议案,要求重新审议11年前公司与武汉广场签订的租赁合同。按照银泰系提出的租金标准,武汉广场租金将由现在的6500万元每年(每天2元多/㎡),提高到2.17亿元每年(每天8元/㎡),且每年上浮5%;9月30日达不成协议,武汉广场将收回由武商集团经营。
此举遭到董事长王冬生的激烈反对,其甚至以辞职威胁,最后,在武汉国资的介入下,王冬生才平息了事态,并表态年内不会辞职。年底的王冬生辞职得到批准,令人不胜唏嘘;2007年5月,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王冬生担任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汉商场到武商广场的背后风云
2003年底,武汉广场悄然变成武商广场,这一个字的差别背后是一场长达8年的关于外资合营的纠纷;
毛冬声是一个极具商业天赋的人,通常不按常理“出牌”,在商界常以颠覆者形象出现,这是众多商界人士对毛的评价。
当时武汉大商场已有16家,在建的有32家。有业内人士认为,再建大商场,市场有可能会饱和。毛冬声力排众议,“如果我们不建,别人的规模、环境超过我们,武商就有可能被别人抛在后面”。由此,武商与香港中民德信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武商旁建武汉广场。利用卖楼花分得的近3亿元利润,武商买下了武广1-8层,把其租给武汉广场管理公司,用于做商业,每年获净利润1亿元。成也引进,败也引进;
1993年12月29日,鄂武商与香港国际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武汉广场管理有限公司,鄂武商出资比例为51%,外方股东持股比例为49%,合资年限20年,2013年12月29日到期。而1995年鄂武商与武广公司签订《租赁合同》,鄂武商将建筑面积7.42万平方米的武汉广场出租给武广公司,租赁期限同样为20年,租赁期至2016年9月28日。
正是这两份有“时间差”的合同,引发了之后诸多事端,鄂武商与合资方各执一词。2013年12月29日合资经营合同到期后,鄂武商决定收回这个主力门店自主经营。
合资方显然不想放过“肥肉”,抓住租赁期还余下2年零9个月这一点,向仲裁委提出了仲裁申请,要求裁决确认合资期限至少应延长至租赁期截止日,就此展开漫长的官司争分。
直到2019年1月7日,鄂武商A公告称,近日收到湖北省高院于2018年12月27日下达的《民事判决书》,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国际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管理公司)的诉讼请求,事情方告一段落;
武商与银泰的“虎”“狼”之争
武商借助商业第一上市股的资金迅速发展了自己,同时资本市场的无形的力量也开始窥探武汉商业第一股,远在万科安邦之前的门口野蛮人的故事逐渐展开
2004年,以浙江银泰为代表的区域性零售集团进入对外迅速扩张的时期。2004年至2008年期间,银泰百货联合美国华平基金,对百大集团、中兴商业等展开了大举收购,其中包括武汉的鄂武商A。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此前仅有3家门店的银泰百货,迅速在湖北、北京、西安、上海及浙江省内开出20多家百货门店,短短数年便成为中国零售百货业的“航母”之一。
2005年上半年,银泰百货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引进到武汉。按当时的设想,武汉拟将三家商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整合在一起,成立武汉大商业集团,银泰百货出资5亿元,成为武汉大商业集团的二股东,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武商、中商和中百三家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当时,三家上市公司未股改,重组碰到技术障碍,银泰百货转而投资武商集团。
2006年4月,迟迟不能进入武商集团最高决策层——董事会的银泰系,开始蓄意发动首波“夺权”攻势,武商股权之争“战役”正式打响。银泰系单方面提议召开股东大会,抛出“武广提租案”等向武汉国资系发难,并一度闹到法院和证监会。历经长达一年多的较量角逐后,始终窥视不到武商集团大股东之位的银泰系,最终选择与武汉国资系和解:以放弃武商集团大股东之争、旗下银泰百货拿下中南路上的世纪中商借道进军武汉市场收尾。此后的4年多时间,银泰系停止了对武商集团控股权的争夺。在历经4年的平静后,银泰系于2011年3月份再次发动突袭,银泰系先后发动三轮攻势,均被武商联系以寻找一致行动人挫败。3月底至4月中旬,以“浙银投”为首的银泰系,三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鄂武商A股份,欲争夺鄂武商A大股东地位。这也令武汉国资系数度联手“一致行动人”进行阻击以保住大股东地位。至此,武汉国资系已经持有鄂武商A股比达29.67%,比二股东银泰系高出5.19%。
收购事件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2011年6月28日,特地赶来参与鄂武商A股东大会的银泰百货代表最终没能和媒体、机构、股民进行交流,媒体和股东代表曾提议让银泰系代表发言,但却被鄂武商A董事长刘江超一句“我主持会议,我说了算!”喝止,会后的交流会上,站在台上的刘江超对涉及到股权、银泰等事宜,也一概拒绝回答。
虽然重回第一大股东地位,国资委控股的武商集团仍然没有放弃对于银泰系的打压,街道口珞珈创意城直到马云入股银泰,2017年5月到访武汉,发表加强银泰商业与武商集团资本合作深度,方把银泰城三个字正式更名,就此武商银泰的虎狼之争落下帷幕;
武汉广场大本营的渠道之战
在武汉百货供应链渠道市场上,供应链话语权掌控在武商集团手上。围绕着武汉广场周边的项目的沉浮也演绎了一出出宫斗剧!
2018年新世界百货武胜路店歇业转型。武商集团大本营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京汉大道和武胜路的合围区,武汉集团在大本营集中打造武商世界贸易广场经营低端百货,打造武汉广场以化妆品为主题经营中高端百货,打造武汉国际广场经营奢侈品牌立足华中地区VIP;三家广场完全打通形成了吃、喝、玩、乐、购等元素商业综合体,经营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对面是武汉市有名的中山公园和协和医院,还有新近杀进的苏宁广场,经营家电和居家百货,左边是武胜路的新世界百货,右边是日本的庄胜崇光SOHO,由于武汉集团强大的供应链渠道掌控能力和供应链受制于经销商品牌代理,导致主要服装品牌经销商不敢进入庄胜崇光SOHO和新世界百货武胜路店,百货缺乏主要服装品牌和化妆品牌是无法持久经营的;与此同时,武商集团在主要节假日如圣诞节平安夜开展疯狂的折扣活动吸取并培育了顾客及购物习惯。SOGO在武商摩尔商业城的重压下苦苦挣扎多次经营调整,由于没有主要品牌供应链的支持,被迫挥泪退出;新世界百货武胜路店也是如此;
武汉国际广场与瑞安武汉天地的“苹果之争”
苹果零售店在大中华地区大多开设在一、二线城市的标杆型购物中心内。一方面,这些购物中心都是国内优秀商业地产商的作品,特点是流量多、区域好、消费水平高;另一方面,苹果零售店独特的设计及人流带动,也是这些购物中心所需要的。在武汉能够引进苹果成为15-18年武汉最高品质商场尤为重要的诉求;
在武汉作为后起之秀的瑞安武汉天地可谓独树一帜,吸引了大批年轻小资的客群,作为武汉天地的二期壹方购物中心,前期曾宣传主打奢侈生活方式,作为武汉国际广场重要的对标对象;
2016年天地壹方的开业,证实了苹果旗舰店确实未能入驻壹方内部。之前坊间传闻苹果旗舰店将单独开建,选址于武汉天地A4街区旁的停车场,于汛期过后动工。不过就目前来看,A4停车场已完成修整,并无进驻意向;
与此针锋相对的国际广场此次传言将要引进苹果旗舰店,在高楼迷上,有网友爆出一份武商集团关于重点项目推进的计划内容。上面写道:“完成下沉式广场及停车楼改造项目的建设、消防等相关手续的办理,确保年内停车楼完工,力争‘苹果’尽快开店。”截止到现在因为受到特朗普国内保护政策影响,整体亚太区域苹果店开店全国受阻;
国际广场的新挑战-恒隆广场
武汉恒隆广场的经营目标,用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的话来说,就是做成武汉第一个世界级购物中心。 这一目标,把在2014单体百货、购物中心30亿俱乐部中排名第11位,年度营业额为76亿的武汉国际广场以及即将开业的武汉天地壹方购物中心撇在了一旁。
在一次论坛上恒隆进入武汉需要和众多商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武汉恒隆没有开,那市场里就还没有世界级的商场,恒隆一定是武汉市场的第一个。LV、prada作为顶奢虽然在武汉已经有了,那是因为恒隆没来他们只能在其他商场里选一个最好的,如果有恒隆那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定是唯一一个选择。 这不是陈启宗第一次就武汉恒隆广场放下豪言,在更早之前,他也曾明确表示,武汉好的商场真正够水平目前还没有一个。 国广对于恒隆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包括对于核心商户租期的延长、对于旗舰店的谈判都在进行中;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杰克牛查阅大量资料,也重新认知了武商及武汉国际广场,这个过程中一个个闪耀的名字让国际广场走到今天 毛冬声、胡冰心、王冬生、刘江超、陈军,一个商业的成功肯定是与着这些前行者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创新息息相关;截止2018年武汉国际广场以87.3个亿的销售额稳居中国百货前十,仍然引领着武汉奢侈品、百货零售的趋势;
梳理武商集团时间事件轴
身为武汉商业圈,其实很多人搞不清楚国际广场、世贸、武商、武商集团的关系,在梳理江湖恩怨前,我们按照时间轴回顾一下武商发展的历程;
1959年诞生的中苏友好商场(后更名武汉商场),1979年销售额7000万元左右。
1985年9月1日,第一次改扩建工程竣工,商场新大楼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比改建前扩大了一倍,新大楼开业第一年(1986年),销售总额突破2亿元大关,是大楼改建前的一倍,实现了一个商场变两个商场的夙愿。
1986年12月25日,武汉商场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湖北省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了。
1992年11月20日,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
1996年9月28日,高达48层,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投资额6.45亿人民币的武广大厦建成,营业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武汉广场购物中心胜利落成。
1996年11月15日,武商集团出资收购了紧邻武汉广场的世贸大厦群楼,随后,又征地十余亩,兴建八层营业楼。1999年9月8日,世贸广场购物中心开业迎宾。
2013年12月29日,武汉广场更名武商广场,主体方发生变化。
2007年9月29日,武商集团旗下高端购物中心武汉国际广场开业,开创了武汉商业国际化的新时代。
2011年9月29日武汉国际广场二期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