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心中那方澄清的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圣湖,圣洁澄澈,不染半点俗尘,就像人人具足的佛性一样。
林徽因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梭罗远离世俗一切,隐居瓦尔登湖,就像陶渊明一样,“心远地自偏”,修篱种菊南山下。
宁静的不只是自己独处的那片天地,而是那种淡然释怀一切的心灵。
在宁静中走向自己,反思自我,探寻自己心中的无穷宇宙。
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像梭罗一样,重建自己的心灵小屋,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觉察在自己心湖上荡起的层层涟漪。
探寻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保持着轻松与自在,不需要任何目标与意义。
世俗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某种结果或状态,而向内探寻自己只是过程,因为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一方澄清的湖,没有任何污染。
不需要物质的盛宴,也不需要各种文化或思想的狂欢,我们只需要一方宁静的天地,与大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这就足够了。
不刻意寻求幸福与快乐,也不刻意达到某种境界或觉醒开悟,一切随缘自在,风起风落,浪起浪伏。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拥有的一切,本质上并不属于自己,而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最后又归还大自然。
每个人都把自己视为生命游戏的参与者,但又似乎不是真正的参与者,因为我们关注外界,远远胜过关注内心的探索。
外面的世界很嘈杂,找一个地方,让自己安静下来,别无所求,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谈任何主义与思想,将自己从人类社会中暂时抽离出来,独享一个人的世界,探寻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实的自己。
梭罗的世界是瓦尔登湖,这里没有比较与计较,没有倾轧与赞美,没有虚伪与善良,没有世俗的所有条条框框。
简单地生活,基本地需求,顺从本心地活着,丰盈地自由地精神世界,“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梭罗的勇气,但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自我”。
“自我”,不需要社会来界定,走在自己的路上,一直向内走,就能寻到一片澄清的湖。
梭罗是我,我即梭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