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王(理性讨论:安西王阿难答,到底是不是“虔诚”的穆斯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理性讨论:安西王阿难答,到底是不是“虔诚”的穆斯林?

阿难答(?—1307),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之子,统辖唐兀之地(今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至元十七年(1280),先后继承了忙哥剌的安西王(赐魑纽金印)和秦王(赐兽纽金印)爵位,称得上是元朝政坛上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

成宗去世后,他与怀宁王海山(1281—1311,即元武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帝位争夺战,但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他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与皇位争夺战的穆斯林。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1311)

那么问题来了,在笃信佛教的元朝宗室子弟中,为什么阿难答“离经叛道”信仰伊斯兰教?“皈依”的背后是否暗藏玄机?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拓展阅读:

千里佛国的倒掉: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是纯属偶然吗?

读书笔记:西域人民为什么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读书笔记:中亚诸国为什么信仰伊斯兰教?

坦诚说,阿难答的确是一位如假包换的穆斯林,这与其早年的生长环境有着一定的关联。

由于忙哥剌的子女大多早夭,因此在阿难在答出生后不久,就被托付给了穆斯林蔑黑帖儿·哈散·阿黑塔赤来抚养,阿黑塔赤的妻子祖来哈同时承担了阿难答乳母的角色。《史集》记录道:

“因此(阿难答)木速蛮(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的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不可动摇,他背诵过《古兰经》,并且用大食文(阿拉伯文)书写得很好。他经常把【自己的】时间消磨于旅行戒律和祈祷上”。

因此,阿难答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伊斯兰教信仰。在统辖西北期间,他在辖境内施行回回历,广建清真寺,“(阿难答)经常在教堂中,从事于祈祷和念诵《古兰经》,(还)给大多数蒙古儿童施行了割礼,并且使大部分蒙古军队皈依了伊斯兰教”。要知道,他麾下的蒙古大军有十五万之众。

战斗的蒙古骑兵,图自《史集》伊斯坦布尔本

那么问题来了,阿难答真的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他之所以大力尊崇伊斯兰教,背后有着非常强的目的性。

一言概之,就是借助自己的宗教信仰,拉拢和利用“基本盘”的伊斯兰政治力量,扩充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势力,“为自己撑腰”。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源于其“与生俱来”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与朝廷的削藩政策存在很大的关联。

至元九年(1272),忙哥剌被封为安西王,统辖河西、吐蕃、四川等地,担负着镇守西北,经营秦蜀,南下攻宋,西御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的重任。至元十年(1273),“诏安西王益封秦王,赐兽纽金印”。

忙哥剌一藩二印,两府并立,集辖地内的军、政、财权于一身,甚至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颁发“教令”,具有圣旨般的权威,安西王王相府进入了兴旺发达之季。

元朝与蒙古诸汗国

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残余势力在崖山全军覆没,南宋宣告灭亡。伴随着国家局势的日趋稳定,权力过大且集中的安西王势力,无疑成为了中央亟需解决的“眼中钉”。

至元十七年(1280),忙哥剌去世,阿难答承袭爵位。与此同时,(中央)“罢王相府,复立陕西四川行省于京兆(西安)”,“以(前安西王之相)李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直接控制。一言概之,阿难答的权力远不及父亲忙哥剌。

不过,元朝的削藩举措远未结束。大概在至元二十年(1283)左右,朝廷任命治书侍御史杜思敬(1235—1320)“出为安西路总管,佥陕西行省事”,将阿难答辖区内的各级官员的任命权尽数收回。至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以陕西道廉访司没入赃罚钱旧给安西王者,令行省别贮之”,大幅度限制了阿难答的财政收入。

成宗即位后,中央对阿难答的“打压”有增无减。据《史集》记载,阿难答的领地有“合罕朝臣及必阇赤担任课税长官,他们按照朝廷命令,供应安西王之需”。也就是说,阿难答辖区的赋税征收权,也已被陕西行省所掌控。

陕西行省(元)

面对朝廷的一系列削藩举措,阿难答并未束手待毙,而是积极与之寻求较量,并一再试图恢复过往曾经拥有的特权。显而易见,一场激烈的斗争便不可避免。

元贞元年(1295)二月,“安西王相铁赤等请复立王相府”,但被中央严词拒绝。次年正月,“安西王傅铁赤、脱铁木而等复请立王相府”,对此成宗驳斥道:“去岁阿难答已尝面陈,朕以世祖定制谕之。今复奏请,岂欲以四川、京兆悉为彼有耶?赋税、军站,皆朝廷所司,今姑从汝请,置王相府,惟行王傅事。”

成宗的观点非常清晰——赋税、军站的管辖权力已经属于朝廷,王相府只需“行王傅之事”即可,不要“想太多”。

元成宗铁穆耳(1265—1307):不要想太多!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但阿难答并未死心。同年五月,他以“赈灾”为由,遣使向朝廷“要钱”。对于阿难答的小九九,成宗可谓心知肚明。

他对来使说道:“世祖以分赉之难,尝有圣训,阿难答亦知之矣。若言贫乏,岂独汝耶? 去岁赐钞二十万锭,又给以粮。今与,则诸王以为不均。不与,则汝言人多饥死。其给粮万石,择贫者赈之。”简言之,成宗只是进行了象征性的赈济,并没有满足阿难答的全部要求。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阿难答开始在宗教信仰上大做文章。不过话说回来,对真主安拉的“虔诚”,固然有与生俱来的信仰所在,但更多是源于政治利益的驱动。

我们都知道,按照传统的伊斯兰教规,穆斯林是不允许有“其他信仰”的。但是,阿难答在信仰穆罕默德的同时,对佛教和道教也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不客气地说,他的信仰着实难言“虔诚”。

实际上,“内斗基因”深深埋入了黄金家族的血液

以佛教为例,他曾请求成宗允许自己在六盘山兴隆池园建佛寺一座,“用资两圣(指忽必烈和察必皇后)冥福,以永帝之亿万惟年”。大德八年(1304),该寺建成,他命姚燧(1238—1313,元朝文学家)为该寺起名并撰写碑文,姚燧为该寺起名为“延厘”,并撰《延厘寺碑》。在今天看来,阿难答兴建佛寺的举措,不仅能博得孝顺祖父的美名,更投了崇尚佛教的成宗之好。

在元朝,高丽僧人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势力。因此在大德九年(1305),他请求成宗允许自己派遣使臣。招揽高丽高僧。在得到成宗的授权后,高丽僧人海圆“应其命入觐,仍从安西王(阿难答)于朔方”,进而与高丽僧人集团也产生了连接。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后宫中,有那么多的高丽妃子?

“大外甥”高丽,绝不是省油的灯

除了佛教,他与道教的关系也是如此。早在至元十九年(1282),他就以秦王的名义颁发了一道保护当地道观财产的令旨,令安西府修真观、华阳谷东岳庙等道观,由提点牟志通、提领章道奇、提举昝知坚和赵道从为首的道士为主持。

由此可见,阿难答并非是一位信仰纯真的穆斯林。那么,他不遗余力地倡导伊斯兰教,到底有阵什么样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通过伊斯兰教信仰,牢牢控制辖区军民

前面提到,阿难答的基本盘主要位于今陕甘宁一带, 境内的伊斯兰教信仰已具备一定基础。《多桑蒙古史》记录道:

“今在此种东方地域之中,已有回教人民不少之移植,或为河中与呼罗珊之俘虏,挈至其地为匠人与牧人者,或因佥发而迁徙者。其自西方赴其地经商求财,留居其地,建筑馆舍,而在偶像祠宇之侧设置礼拜堂与修道院者,为数亦甚多焉。此外偶像教徒之儿童沦为回教徒奴婢,曾在其教中养育成人者;偶像教徒之自愿改从回教者;复次有成吉思汗系有数王,曾改信吾人之宗教,而为其臣民士卒所效法者,皆其类焉。”

中文版《多桑蒙古史》封面

阿难答之所以在辖区内大力倡导伊斯兰教,就是想抬高自己的身价,扩大自己在辖区内的政治影响,进而牢牢控制住当地军民,稳固自己与元廷抗争的后方基地。显然。他的努力显然取得了成效。《史集》记载,阿难答本人在领地“颇得人心”。

2)争取朝廷中色目势力的支持

世祖和成宗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颇受信任和器重,在朝廷内握有很大的权力。如色目人赛典赤·伯颜察儿,早在至元三十年(1293),他就被任命为位在众平章之上的“中书平章政事”,并赐以伯颜平章。

到了成宗时期,他与汉臣梁德执掌政事长达11年之久,史称“赛梁秉政”。他任用色目人阿合马余党阿里等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来越吃香?

在阿难答与海山的汗位争夺战中,伯颜察儿一直是阿难答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以至于在海山即位后,一度对色目官员有着明显的排斥倾向,并采取了明显的压制政策。

伯颜察儿(约1257年---1328),官至太保、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谥忠宪

3)争取亲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的支持

在《多桑蒙古史》中,就有关于多位蒙古宗王改信了伊斯兰教的记载。到了赛梁秉政时期,伴随着色目人势力的日趋膨胀,不少蒙古宗王也和色目人“站在了一起”。

因此,阿难答选择皈依伊斯兰教,不乏有取悦这些亲色目人的蒙古贵族之嫌。比如他就曾通过麾下的一些穆斯林“接近铁穆耳合罕(元成宗)的母亲,致力于巩固伊斯兰教”。

4)联合察合台、窝阔台两汗国

众所周知,两大汗国境内的大部分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阿难答积极推行伊斯兰化政策,不乏有进一步促进与两大汗国的外交关系之嫌。

察合台汗国主题绘作

要知道,早在世祖时期,两大汗国就一直与元朝“不对付”。对于政治野心极大的阿难答而言,既然色目人甚至是高丽人都能“为我所用”,同为“黄金家族”后裔且有着共同利益(反对元朝)的兄弟,当然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大德六年(1302),阿难答与察合台汗笃哇(?—1306)开始有了实质性接触。值得玩味的是,笃哇暗中派出与元朝约和的使臣,首先通知的就是阿难答。尽管两大汗国基本丧失了与元朝相抗衡的能力,但不排除二者的勾结有“暗中搞事情”的嫌疑。

拓展阅读:

叛逆的大侄子:为什么海都终其一生也要反对元朝?

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到底有什么渊源?

察合台汗国的硬币

对于阿难答的一系列“骚操作”,引发了元成宗的强烈不满。在他得知阿难答为蒙古儿童施行割礼,并要求大部分蒙古官兵皈依伊斯兰教后,双方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史集》记录道:

合罕(元成宗)对他甚为生气,并派遣了鹰夫长只儿哈朗和赤儿塔合兄弟俩,要他们去阻止他履行祈祷和戒律,不让木速蛮去见他,并促使【他】向寺庙中的偶像磕头烧香。阿难答拒绝了,没有听从......合罕由此动了怒,便下令把他囚禁起来,而他却对伊斯兰教和真正的信仰仍然那样的固执和坚定......

合罕召了他去问道:“如果你做过什么梦,或者上天给予了你什么启示,或者有谁指引了你走上木速蛮教的道路, 就讲出来吧,让他也给我指示一条道路”。阿难答答道:“伟大的上帝给我指出了一条认识他的道路” 。合罕说道:“这条道路是魔鬼指给你的?” 他回答道:“如果是魔鬼给我指的道路,那么,是谁把【这条】道路指给我的兄长合赞(汗)的呢?”

拓展阅读:“中兴之主”合赞汗,是如何拯救伊尔汗国的?

合赞汗:我的伊斯兰信仰,那也是说来话长啊......

对于阿难答“拿合赞汗做挡箭牌”的反馈,想必让元成宗一时语塞。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让阿难答如此有恃无恐?成宗的母亲伯蓝也怯赤太后,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史集》中这样写道:

(伯蓝也怯赤对成宗说)你登位已经两年了,而【你的】国家却还没有巩固。阿难答有很多军队,并且唐兀惕地区的所有那些军队和居民都是木速蛮并对此执【迷不悟】。本地就有叛乱者。不要让他们【军队和居民】变心,那可真不得了,【你】不宜强迫他,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信仰和宗教吧。

一言概之,阿难答手握重兵,在领地内“颇得人心”,所以“锢之恐致民怨”。为防止激起叛乱,成宗不得不听从母亲的意见,暂时忍气吞声,不但释放了阿难答,还加以安抚。

实际上,在合赞汗即位前的伊尔汗国,穆斯林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

但是,这对堂兄弟之间的隔阂真的消解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今天看来,这更像是火山爆发前的短暂平静罢了。

成宗后期,身体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因此一度由皇后卜鲁罕代为摄政。大德九年(1305)六月,成宗在病中册立卜鲁罕所生的德寿为皇太子。可惜的是,就在同年十二月,德寿先于成宗病逝,之后成宗再未立皇太子。

卜鲁罕皇后

在阿难答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他要争的不再是王位,而是皇位。大德十一年(1307)春正月,成宗驾崩,皇位争夺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成宗死前的三天,卜鲁罕密招阿难答悄悄抵达大都,妄图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临朝称制”;阿难答更想借助手中的重兵,以世祖嫡孙的身份,直接夺取皇位。为了共同对付镇守漠北的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二人结为联盟。

不过,这场皇位之争,并没有如卜鲁罕和阿难答所愿。在以右丞相哈剌哈孙(1257—1308)为首的官僚中枢的支持下,率先返回大都奔丧的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二人,提前一天率先发难,将卜鲁罕等人一网打尽。至于阿难答本人,则在海山即位前被处死,王爵和家族的部分封地也被剥夺。

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黄金家族”这么喜欢“窝里斗”?

“黄金家族”的内斗史,最早可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四子身上

结语

阿难答的皇帝梦最终破灭了,但不管怎么说,就他利用伊斯兰教为其政治目的服务而言,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即便没有达到最终目的)。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他真的在夺嫡之战中取得了成功,不排除元朝会“演变”为具有“政教合一”性质的“宗教国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泰州团购(最新优惠活动,限时抢购)
下一篇:彭州太阳湾,彭州西北部看见的雪山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