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老房子――松山寺
松山寺位于大连市西岗区唐山街2-8号,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及近年曾屡次重修。
松山寺紧凑精致,有神殿7间,僧居4间,民房16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正殿为大雄宝殿。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庙会。大连市政府在2003将其列为大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继隋四次东征高句丽后第五次东征,攻克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卑沙城(毕奢城)(今大连大黑山)等重地,建大黑山石鼓寺(唐王殿),为第六次东征取胜打下基础。此次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有一批特别的士兵--僧兵,僧兵来到榆林(古金州名)之青泥浦(今大连青泥洼桥),见西南方有灵气,遂留住此地建庙,弘法度化。并将所带牡丹仔种于殿前,松子种于群山之中,松山寺因此得名。
据庙内宣统三年(1911年)的碑碣记载,当时寺院重修的规划图纸显示,内计耕地2.2万余坪(每坪3.3057平方米),山场树岚6.5万余坪,总计87657.8坪着僧人等竭力经营以备香火之资”。
70年代以前,松山寺的外墙一直延伸到唐山街街道上,当时汽车经过只能绕道而行。如今与松山寺毗邻的松山医院,当年则是松山寺的菜地。文革期间,寺院被全部拆除改建厂房。
1984年起,占用单位陆续将松山寺被拆除后建的32间简易房归还。1985年7月,松山寺寺名在原址恢复,寺院在红砖墙石棉瓦屋面的厂房内设置了简易佛堂,僧人和信众又回到了自己的活动场所。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简易房已成危房。
1998年,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的重修工程启动,2000年,两配殿工程开工,当年主体竣工。
2012年底,院内的五重塔,藏经楼,斋堂,僧舍,法物流通处等建筑全部重修完工,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松山寺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