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公路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20世纪70年代, 在豫西山区洛宁大地上,一支由基干民兵组成的筑路大军,发扬林县“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风冒雪、奋战酷暑,团结一心,克难攻关,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伟大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改造河山的壮丽诗篇。

70年代所修的国防公路(称郑卢公路)从郑州,过密县、登封、伊川、宜阳、经洛宁到卢氏县杜关。洛宁辖段858公里,1974年11月开工,1977年10月竣工。第二期工程由长水经罗岭、上戈至后焦子河,53.5公里。1976年10月动工兴建,1979年10月基本竣工。全线于1979年11月15日,经省、地验收后交付使用。遗留工程,由县公路段承建。1980年5月开工,1981年4月结束。全部渣油路面,宽8米,弯道视距最小不下于50米,坡度最大不高于8%,大坡度最长不超过400米,属3级公路。车辆行驶风雨无阻,是当时洛宁东通西达的主要干线。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全民皆兵”,毛泽东号召“大办民兵师”。编制公社为民兵团,生产大队建营、连,生产队建排、班,实现了全民皆兵。人人接受军事训练,人人会使用武器。在生产建设中,民兵往往作为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突击力量,参加各项艰巨的工程建设。70年代所修的国防公路,就是由近万名民兵组织起来的骨干力量,开赴施工一线,在那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面对坚硬的石山,迎难而上,发扬林县“红旗渠”精神,靠着手中的铁锤、钢钎、架子车、镢头锨,在悬崖峭壁、深沟峡谷中,迎风斗雪、恶战酷暑,逢山开路,遇沟架桥,轻伤不下火线,拼命坚持大干,用磨破老茧的双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使条条深沟变通途,处处恶水换新颜。事实再一次证明毛主席所说,“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国防公路工程按时圆满竣工,彰显洛宁民兵师的强大威力:服从领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精确测量一丝不苟。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罗岭段山坡上,测量员郭志勇(中), 张新生(右) 韦献亭(左)在施工一线,为工程施工提供最佳方案。

战鼓紧催上前线,大铁沟底作动员。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段。赵村公社书记张学治带领民兵进驻大铁沟,第二天一大早就召开战前动员会。

大员前线发号召 代表发言决心表。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工区干打垒指挥部前。赵村公社书记张学治在战前动员会上讲话。

军号嘹亮山谷荡 千军万马上战场。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山坡上,56岁的赵村公社陈宋村民兵张黑子来到大铁沟工区担任施号员,吹了三年直至工程结束。2000年去世。黑子解放前被抓壮丁入伍在国民党某部当施号员。

开山炮炸一声吼,唤醒沉睡大铁沟。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段 。开山炮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山谷,国防路(双青公路)将从这里经过。

当年施工没机械,人力车队真气派。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毛驴车队成为运送石料的主力军。

大铁沟里摆战场 铁血男儿筑路忙。1978年,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赵村公社民工在大铁沟摆开战场,广大民兵在这里奉献了青春,也有的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炮工班长贺虎民 身先士卒打头阵。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段。赵村公社上陈宋大队第四生产小队民兵贺虎民,带头登悬崖打眼放炮、清理风动石块,确保崖下民兵安全施工。

登悬崖打眼放炮 留靓影永驻人间。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段,赵村公社上陈宋大队第四生产小队民兵,不惧危险腰系绳索登悬崖打眼放炮,为加快施工进度争创条件。

基干民兵张玉林 手工提渣不喊累。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施工现场,赵村公社陈宋大队民兵张玉林,奋战在竖井洞口垃筐除渣,手皮磨破不下火线。

当年上陈炮工班 如今过世已有仨。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赵村公社上陈宋大队放炮手们豪情满怀地在大铁沟山坡上合影留念。44年过去了,当年的9位战友如今只剩下6位。

基干民兵斗志高 同心协力把石撬。1978年春,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赵村公社东上大队民兵在大铁沟西段半崖上施工 ,路基就是这样靠人力开挖的。

民兵团结力量大,劈山开路战山崖。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大铁沟段,赵村公社民兵营全体人员,人心齐,泰山移,国防公路就是要从他们的脚下穿过。

擂锤打眼放大炮 削平山头开大道。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大铁沟西岸上,担负施工任务的赵村公社民兵营的勇土们在打眼放炮、辛勤劳作,手皮磨破不下火线。

骄阳似火当空照,同心清渣劲头高。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长水入沟口处建设工地上,河底公社河底大队民兵张汉宗、张亮雨、孙现通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早日建成通车奉献青春。

保生年迈不服老 扛石专拣大的挑。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小铁沟桥施工中。小界公社乔原大队民兵王保生年迈不服老,同小青年一起搬运大石块架大桥,受到表彰。

坡上无路架木板,誓把石头抬上山。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小铁沟桥施工现场。小界公社桥原大队民兵们克服重重困难,架天梯抬石头上坡砌石架桥,每行走一步都是对生命的严峻考验。

小界民兵斗志坚,独木桥上来奉献。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小铁沟石桥施工现场,王全明、井三民、王生武、井小旺4位民兵,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抬巨石从木桥上艰难经过,从不叫苦和累。

条件艰苦没蔬菜,路边种瓜来替代。1978年夏,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的炊事班,在路不通买菜难的情况下,索性就在工棚边种植南瓜,改善生活,尽量让施工一线的民兵们吃饱吃好。

铁匠炉搬进工地,竹编工请到现场。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打铁匠夜以继日为前线提供锋利的钢扦等施工用具。

不打眼来不放炮,松士全靠撬杆撬。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县国防路专业队一排民兵张延民班被评为一等模范,同韩小民班明争暗赛,他们不打眼放炮,而是用钢钎、撬杠撬的办法,一次就出土60余方,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省了施工开支。

共产党员夏西章 挥汗如雨推车忙。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施工现场。民兵小分队采取分层开挖的办法,扩大工作面,方便有效施工。专业队共产党员、一排排长夏西章同志充分发挥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挥汗如雨奋力推车。

杨坡营长康长有 授旗表彰凯歌奏。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施工现场。杨坡公社领导康长有给先进班组授流动红旗,大力表彰先进,使后进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哪里活重哪里冲 夺得红旗照合影。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罗岭工区建设工地上 ,以优异成绩夺得流动红旗的县专业队全体同志合影留念。当年的风华少年如今都已进入不惑之年,继续为习近平新时代四化建设效力,再立新功。

队长梁文擂大锤 虎口震裂不喊累。1978年,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 ,赵村公社上陈宋大队一队队长梁文,年迈不服老,在工地上天天擂锤打眼放炮,为工程建设争做贡献。

头顶烈曰汗水滚 小车不倒只管推。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一位年过半百的赤背老汉,推车飞奔不减当年,虽然不知这位老汉的姓名,但他的音容笑貌、硬朗的身板却留在了人间。

没有机械施工难,双手磨破拼命干。1978年,在国防公路罗岭段工地上,中河公社民兵营官兵在打眼放炮之后,立即奔赴现场,清理渣石,扩大工作面,为后续施工争创有利条件。

龙头山下摆战场,民兵筛沙备料忙。1978年夏,在长水公社龙头山下,公社李书记带领群众在沙河滩辛勤劳作,满足前线铺设路基石急需。

骄阳似火没阴凉,官兵同心筑路忙。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山底公社书记杨秀春(左一)以身作则,同虎沟大队民兵一起并肩作战,把路基石均匀抛撒在刚刚筑成的路基上。

手擎锦旗站并排,光荣上镜载史册。1978年,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山底公社召开表模会,向速度快的山底大队、干劲大的阳峪大队、质量高的虎沟大队颁发锦旗,予以表彰, 以利再战。

站山巅举目四望 观路基心花怒放。1978年夏,在国防公路建设工地上,县专业队的领导魏恒有、雷成铭等看着即将竣工的盘山公路心里乐开了花。

上世纪70年代,是承上启下的年代,全社会物资极度匮乏,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筑路民兵们住窑洞、睡工棚,机械化更是遥不可及。所以,那个时期要在豫西山区崇山峻岭中修筑一条战备公路,那难度是可想而知。但具有英勇善战、不怕吃苦光荣传统的洛宁老区人民,不怕鬼不信神,硬是发扬林县“红旗渠”精神,有条件要上,沒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釆用“人海战术一条心,小车不倒只管推,抡锤打眼放大炮、镢头十锨车飞奔”的方法施工。那种艰难困苦的景象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历时5个酷暑寒冬,硬是用蚂蚁肯骨头的精神,让石山献路、让深沟架桥,在崇山峻岭中推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国防大道,这种拼命干革命的精神还是难能可贵并值得颂扬的。

这些20世纪70年代的影像纪录,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参战民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也是洛宁公路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贺新春】磁县公安开展春节前夕走访慰问活动_澎湃号·政务_磁州镇
下一篇:塞诺省(布基纳法索北部塞滕加地区袭击事件已致79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