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隘
图云关遗址处
古代在交通要道上的险要之处设有关隘,贵阳城周围的关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图云关,湖广( 湖北、湖南)和广西的驿道必经此关进入贵阳,然后转到云南、四川,故有“黔南首关”之称。驿道先经新添卫(今贵定)到关,故明代称为“新添关”。后因在入城的驿道两旁开设了许多油榨坊,俗称“油榨关”。康熙四十年( 1698年),贵州巡抚王燕感到油榨关这个名称太俗,认为盛世须重“民生之休戚,吏治之张弛,激浊扬清,饬纲振纪”,使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于是取“宁民”之意,改名“图宁关”。可是,道光皇帝登居,他的名字叫旻宁,按封建的“避讳”制度,不允许用“宁”字,又将图宁关改为“图云关”,取关高耸入云的意思。
诗云:“一山高踞翠薇岭,突兀穿云欲到天。转过危城遥指望,万家城郭起炊烟。”
昔日从油榨街到图云关,绵延20多座石碑坊
图云关是贵阳的南大门,历来是迎送官员和亲友的地方,曾建有关帝庙、纪思亭和可憩亭。雄关的崖壁上,有“黔南首关”、“雄关独占”、“图云关”“云程第一”、“黔南管钥”等摩崖石刻。更引人注目的,是从图云关到油榨街的驿道上,从前立有20多座石牌坊,构成了一道壮丽非凡的风景线。从东来的第一座牌坊名为 “万里封侯坊”,它是为贵州人杨芳封“果勇侯"而建,上有敕封御旨。20多座牌坊犹如条长龙,高大雄伟,大都是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牌坊,坊上的人物、花鸟浮雕极为精致,柱上有楹联,坊上多有名人题刻。清末,法国传教士至此,看了这些牌坊大为惊讶,把拍摄的照片印在明信片上,发往世界各地。古往今来,无数墨客骚人在此咏诗作对,清人陈文政的诗最富人生哲理,他写道:“一亭俯览群山,吃紧关头,须要看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中山园
图云关中山园
图云关诸峰环峙,林木苍翠,更有几株老梅,点辍无限风光。每年10月,赴京赶考的人在此登程,那盛开的梅花,预示他们前程似锦,正是:“骊歌催北上,喜万里遥通帝阙。恰趁着寒梅载道,雪里送香”。
民国初年在图云关建贵州省第一林场, 以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提倡植树,又开辟贵州省中山纪念林场,遍山种植松、柏和杉树。1938年,在图云关口新辟一个“中山公园”,园门两侧有“抚今追昔当仰先驱,依境建园并非梦境;先哲高风同仰止,雄关列屏沐光辉”的楹联。从关口拾级而上,在一块高地上建起-座庄严肃穆的“中山堂",堂中塑有孙中山先生铜像, 门楣上挂有“天下为公”的匾额。
经过数十年造林、育林,图云关的山山岭岭森林密布,浓阴蔽空。1960年, 周恩来总理视察贵州来到这里,见林木苍翠,树种繁多,风景优美,提议在此建森林公园,供人游览。森林公园占地一万多亩, 森林覆盖率达90%,密林深处莫辨西东,风光明媚,空气清新,被誉为“筑城翡翠”。它与黔灵山南北对峙,形成双壁,同是国内罕见的“都市森林”。它与其他若干山岭、林场形成了贵阳的环城林带,一片葱笼, 绿进贵阳城。
国际援华医疗队旧址
外国医生留影
抗日战争期间,图云关成为我国后方医疗救护基地,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教护总队的指挥中心。1938年, 救护总队由长沙辗转迁到贵阳图云关,总队长是爱国华侨林可胜博士,招收大量志愿医护人员及爱国学生,分赴各战区服务。同时迁来的还有军医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和全国两大陆军医院之一的167后方医院。三个医疗机构相互结合,救护总队队长兼任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167医院成为救护总队的实习医院。1944年, 英军27野战医院在图云关搭起若干帐蓬,以后又与167医院合作,建起了一座“飞机型”的砖木结构病房。在6年的时间中,图云关成为举世瞩目的医疗救护中心,闪耀着“红十字”的光芒。
抗日故争爆发,英国“援华医药会”组织了一批外国医 生来中国支援抗战,称为“国际援华医疗队”。这些外国医生,为了反法西斯战争,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到抗战胜利,在中国战斗2000个日日夜夜,有些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9年,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共产党贵阳市委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在图云关原救护总队旧址树立了一座“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纪念碑呈菱形,坐西朝东。正面的碑文写道:‘“为支援中国抗战,英国伦敦医药援华会组成医疗队,于1938年来到贵阳,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贡献。兹刻碑以志不忘。”碑的左右两侧有中英文对照的援华医疗队成员名单。碑文上方,有一个地球形状的圆浮雕,上用红色大理石雕刻了一个国际红十字会的会徽,象征着来自欧洲各国的和平使者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块丰碑,象征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纪念碑侧边,安葬着个伟大女性,墓碑上刻着“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墓”,墓前石刻上有橄榄枝和花卉,象征和平。
青山不老,绿树常青。时光过去了70多年,萋萋的芳草依然布满山岗。春光明媚,这里樱花烂漫,山里绽放出一丛丛的红杜鹃;夏日盛暑,这里一片清凉,青枝绿叶长满树梢;金秋时节,万山红遍,霜叶红于二月花;隆冬季节,青松在凛冽寒风中傲然挺立,显出高尚的节操。每当清明时节,人们在想起亲人的时候,也不忘这些国际友人,熙熙攘攘地到纪念碑前行礼、祭拜,献上一束绚丽的鲜花。
贵阳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