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塑像。资料图
在海南,丘濬的名字代表着学养。自北宋苏东坡临琼以来,海南人才辈出,但是能被皇帝御赐“理学名臣”却仅有丘濬一人;而丘濬的影响力并非仅在其生活的年代,后世史家称其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这更是无上的荣誉了。更神奇的是,丘濬一生研读涉猎极广,在饱读诗书之外,还精通经世致用的学问,他提出的很多政治见解甚至在数百年之后才能够听到回响。
丘濬、丘浚还是邱濬?
其实,“丘濬”才是这位大儒名字的正字,虽说“濬”和“浚”本出同源,但是用在名字里还是分得清楚一些为好,正如钱锺书在世时,对人们把自己的名字写成“钱钟书”颇为不喜,恐怕丘濬如果知道人们常把自己的名字写作“丘浚”,也会闷闷不乐的。更何况丘濬在世时所留下的档案文献也都将其名字写作“丘濬”,其墓志铭上分明写着“公讳深,字仲深”更是告诉人们“濬”不能写作“浚”。
当然,在丘家后人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称“邱”姓本为御赐,丘濬在朝期间学问、官品都堪称一代垂范,而最终又卒于任上,皇帝为了表彰这位老臣,特意在“丘”的右边加上一个耳刀旁,代表官帽之意。故事自然只是故事,但是其中蕴含后世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大音希声的鸿儒
丘濬的父亲早逝,其与兄长丘源由祖父养大,祖父曾经叮嘱两人,称丘源可以守家业,以医术行世,为家乡造福;而丘濬则要走出去,将家业发扬光大,有朝一日甚至可以做高官,普惠天下众生。至今,据说在丘氏故居居住的大多是丘源的后人。丘濬后人谨遵祖训,大多在外立业。这个故事也正说明了丘濬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大却没有留下什么传奇事迹,行侠仗义固然快意,但是要普惠天下众生,还是要靠著书立说。在读书时,丘濬就早已明白了这点,他曾经对朋友说:“昔者地气自南而北,过有南人以文字乱天下。今也地气自北而南,安知无南人以文字治天下耶?”地气之说实属虚妄,但是丘濬的凌云壮志却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壮志促成了丘濬将其一生所思所想化作了一部《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内页。资料图
一生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海口丘濬故居。资料图
丘濬虽然已经是史书中的人物了,但是他为国、为民、为苍生的情怀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琼崖子弟,至今,当人们途经金花村丘濬的故居、走过水头村丘濬的陵墓时,仍然会驻足敬仰,所谓大儒,也许正像这般,其情怀似水,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