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鱼圆图片(千年古镇:兴化沙沟大鱼圆)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沙沟大鱼圆是沙沟最有名气的特产。因为它的外形圆滑饱满地道的沙沟人戏称鱼圆为鱼坨子。沙沟人喜欢鱼圆不仅因为鱼圆鲜美,还因为鱼圆有着年年有余、团团圆圆的吉祥内涵。

沙沟鱼圆外表色泽金黄,里面肉色雪白,吃起来鲜嫩爽口,油而不腻,风味独特,确是佳肴。

沙沟鱼圆选用沙沟湖产的新鲜白鱼或青鱼为原料,这两种鱼肉鲜嫩且出肉率高。具体加工方法是:取一条鲜活的青鱼宰杀洗净后,用刀剔除鱼皮、鱼刺,取其精肉,经人工砧剁成肉泥,再加淀粉、姜葱末和佐料,在盆中反复搅拌,最后由操作人右手用羹匙舀一勺鱼泥到左手的虎口部,经虎口挤出成圆形,再由右手的羹匙接入放到油锅中,先用中火油炸,后用文火煎成。

一斤重的青鱼可以加工20-25个鱼圆。

制作鱼圆在配料比例上很讲究,般1斤鱼肉放3钱盐,7—7.5两水,淀粉1两2钱,姜葱末少许。其中水和盐的比例最为重要,水多了鱼圆会老水少了鱼圆又太嫩。盐多盐少都直接影响到鱼圆的口味和韧性。

上酒席的鱼圆以现炸现吃最佳;冷却后的鱼圆用上等汤汁,辅之笋片、茨菇片、木耳片等烩制,别有一番风味。每当贵客临门,好客的沙沟人总要买上几条鲜鱼,做上一盆鱼圆,配上其他菜肴热闹一番。

至于庆贺生日、结婚定亲、新居落成等喜事更不必谈了,可以说在沙沟无鱼圆上桌莫称酒席。许多外地宾客品尝过沙沟鱼圆总是赞不绝口,少不了要带些回去给亲朋好友分享。

特别是过年过节,沙沟镇上家家户户做鱼圆,大街小巷传出的有节奏的砧鱼声,恰似大型的打击乐。

沙沟鱼圆始于明末清初,镇上有一方姓名厨与一张姓平民合开一家“双盛菜馆”,擅长做鱼菜,历经数代厨师的传承和改进,鱼圆的制作技艺越来越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配料模式。

单是解放后就出现了大批做鱼圆的高手,像已故的姜甫仁、江宝珍、吴士林、盛常青等名厨,他们制作的鱼圆各有千秋。

其中要数江宝珍的鱼圆最有特色,他当时供职于沙沟人民公社食堂。有一次中央某首长来沙沟,品尝了他的鱼圆后,十分赞赏,邀请他到北京去工作,由于恋家,终未成行。

新一代的厨师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出现许多能手:“粮贸酒家”的郑德富、“青年饭店”的姜俊华、“永宁菜馆”的吴永林。

原新世纪大酒店的已故厨师沈龙友特别值得一提,他在继承传统鱼圆制作方法的同时,在鱼肉的加工、配料、用油及制作等工艺上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他釆用先冷冻后机绞,替代了传统人工砧鱼的低效率劳作。

他采用剔除红鱼肉,用葱白替代葱叶和用纯猪油煎炸的方法,使沙沟鱼圆的制作工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用该方法制作的鱼圆,里外雪白,圆滑爽口,鲜嫩且有韧性,受到了众多行家和广大顾客的一致好评。

2006年8月,沙沟大鱼圆作为泰州地区的44道名菜之一走进了《中国名菜大典》。

在沙沟,鱼圆不但作为传统菜被保留下来,而且始终作为一道主菜出现在酒席桌上。

这几年一些打工族将制作鱼圆的绝活带到了四面八方,“沙沟大鱼圆”的广告条幅出现在兴化、泰州、扬州和江南的苏锡常乃至上海的菜市场。

延伸阅读

沙沟镇位于苏中里下河腹部地区的兴化市西北部 ,距兴化城30公里。是兴化、盐城、高邮、宝应、建湖五县市交界处,周围有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团头荡,俗称“两湖五荡”,是苏中里下河水上交通要道。

集镇四周土地肥沃、良田万顷、芦苇茂盛、湖荡星罗棋布,是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入选了第五批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2018年5月,经江苏省政府决定,撤销原沙沟镇,以原沙沟镇、周奋乡所辖区域设立新的沙沟镇。

沙沟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16毫米,平均日照2620小时;境内水网密布,适宜淡水鱼、虾、蟹养殖和莲藕等水生经济作物栽种。

由于生态良好、水质优良、沙沟的水产品一直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沙沟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周边地区近百万亩水产品的集散地,年销售淡水鱼15万吨,销售网点分布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外,沙沟还是全市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沙沟自古以来商贸流通十分繁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革命战争年代曾经设市建县,其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至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全镇上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以农副产品加工、外贸出口为主要特色的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沙沟多湖荡河泊,盛产粮油、鱼虾、蟹鳖、菱藕、鸭鹅等农副产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苏南、安徽等地的商人纷纷到沙沟经商,使得沙沟商贾兴旺,贸易兴隆。

直至民国初期,沙沟较大的行业有当典、南北货、土烟、绸庄、酱园、药店、米行等。加之镇上环境优美,小桥流水、庙宇众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所以自古素有“金沙沟”之称。

沙沟镇历史悠久,古时归盐城管辖。早在公元前206年,汉刘邦封关,赐陈琳为刘琳,封为射阳侯,死后葬此,所有当时有射阳村之说。

后来兵荒马乱,来沙沟避兵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觉得这里太平,纷纷在此定居,小村子便成了小镇子。由于当时镇子周围和镇中都是河沟小溪,故名曰沙溪镇。

明朝正德9年,沙沟出了个进士,姓万名云鹏。据《盐城县志》记载:“万云鹏,正德时人,守湖州,副湖广,按察浙江,布政福建。既归里,闭门著书,风节骄然,人谓:布政凛凛,若天山之雪。”由于他一生为官清正,洁白无遐,受到了故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死后,为了纪念他便将沙溪镇改为石梁镇了。

到了明末清初,因为石梁是明朝的官员,用他的名字做地名显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清朝地方政府根据镇子沟河纵横的特点,将石梁镇改为沙沟镇了。

沙沟镇从清朝开始一直设有巡检司,负责周边地区的治安维护。民国出版的《盐城县志》还载有民国8年,沙沟建市之说。1945年春节后,沙沟第一次解放,同年3月9日,沙沟建市,隶属于苏中行政公署。1946年7月,苏中二地委改沙沟为县。后沙沟撤县划归宝应,1947年又划归高邮县。1949年5月沙沟正式划归兴化管辖。

沙沟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厚,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学贤,如:

明朝的福建右布政使万石梁、清康熙年间的昭勇将军姜望龄、清著名诗人刘沁区、明末清初沙沟凫园主人姜长荣、国大代表赵阎生等等。有着许多优美的历史传说,如:

王祥焐冰、郑板桥在沙沟设馆授徒的故事、金锣庄的来历、落驾舍的来历等等。

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如:沙沟的彩妆灯会、沙沟的庙会。有着独特的地方民俗,如:子夜娶新娘、端午节食“十红”、过年过节家家烧斗香等等。

有着独特的地方风味食品,如:沙沟大鱼圆,藕夹子、小麻饼等等。有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抗战时期的沙沟市委市政府旧址、被誉为革命熔炉、育才园地的新四军“苏中公学”旧址。

兴化的筒子们,快来为家乡留言打卡转发吧!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沙沟鱼圆哪家好吃(咱们大兴化,总有一款你中意的)
下一篇:华光楼(四川阆中红色景区景点系列介绍--华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