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奎(章林:卜奎之念)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编者按】今天本号刊发的是齐齐哈尔老市长章林同志的遗作。他在文中深情地回忆了在齐齐哈尔生活工作二十六年的不平凡经历,表达了他与齐齐哈尔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章林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五年了,但是他的高风亮节、革命风范永远铭记在齐齐哈尔人民心中。此文原载于齐齐哈尔日报社编辑出版的《在齐齐哈尔的日子》。


章林像

每当我想起齐齐哈尔,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齐齐哈尔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八年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二十六个春秋。在这里,我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和幸福,经受了各种困难和实践的锻炼。

我在心底里常常怀念在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和人民,怀念着嫩江的潺潺流水,机械厂的马达轰鸣和菜市场的欢声笑语。当编辑约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过去的一幕幕历史的场景,一个个战友的音容笑貌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九五二年秋天的一个日子,省委组织部长郑学孔同志找我谈话:“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省委决定调你进城,任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参加常委。”我在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时,就认识到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城市的重要性,组织决定调我,我欣然从命,第二天就到齐齐哈尔市委报到。

市委书记李治文同志是一位性情温和的人。他详细地向我介绍了齐市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的情况,并嘱咐我要大胆工作,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好城市、管理好城市。要在水中学会游泳,在工作中学会过去不懂的东西。

市委宣传部长张蒲家同志也幽默地说,“鸟儿飞来要絮窝下蛋。”意思是要做长期工作的打算。我表示要在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转变中“学”字当头,跟上形势,完成党交给的新任务。当时我刚三十二岁。


一九五二年九月十日,我到市人民政府上班了。市长高可际同志向我介绍了市政府机关情况,市政府设有经济计划委员会和七、八个科室,总共八十多人,比较精干,市长直接指挥科室,工作效率也比较高。

高可际同志是经过抗日战争锤炼的老干部,和蔼可亲,办事稳重。由于常年劳累,身体不大好。他非常了解民风习俗,也很注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常说,“人民的市长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不然人民就要向你吐唾沫。”当时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兴。他主张重点抓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他重视城市道路建设,当时从火车站到发电厂这一千多米的道路,泥泞过膝,车马难行。他亲自部署,组织力量,指挥施工,修筑了齐齐哈尔市解放以后的第一条水泥马路。在以后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表彰了为人民办的这件好事。高可际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给齐市人民留下的政绩是令人难忘的。


一九五三年春冰雪消融之际,省委派高衡同志来接替高可际同志的职务。我和高衡同志早就认识。那是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我们随同一个干部团从延安出发,日夜兼程,步行两个多月到达东北,在北安我们分手了。

时隔六年我们又欢聚在一起了,这以后我们又并肩工作了六年。当时市政府只有我们正副市长两人,我们共同努力,率领几个科室管理着五十万人口的城市。那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改变城市建设性质,把原来的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任务是光荣而繁重的。我们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的,不懂管理,没有经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高衡同志精力充沛,富于思索,勇于进取,他要抓一件什么事一定要抓个水落石出。每年我们要讨论几次城市建设问题,每次研究讨论时,我们都要在齐市大街小巷走几次,认真调查,周密安排,并画出图案,摆设沙盘,制订出城市建设规划和富拉尔基、梅里斯、昂昂溪、雅尔塞等卫星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交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征求意见,发扬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全市人民力量来建设文明、美丽、繁荣的北国工业新城。

为了管理好、建设好城市,我们组织发展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和副食品供应,这些人民生活的大事时时萦绕在我们的心怀,崇高的职责督促着我们勤奋工作。

一九五八年,我们架设了从火车站到解放门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还用五十天时间修筑了从齐市到富拉尔基区长达十二公里的跃进路。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也充分体现了全市劳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

根据国家计划,我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先后建设了热电厂、特殊钢厂、重型机器厂、造纸厂、糖厂等大中小企业,奠定了齐齐哈尔工业的基础。

一九五九年、一九六〇年,我先后担任了市长、市委书记。这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不能后退,不能撂挑子,要领导群众向各种困难作坚决的斗争,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当时齐齐哈尔市领导周围十几个县(旗),由于受“左”的影响,一九六〇年搞了高估产、高指标、高征购,购了过头粮。结果使有的县农民饿肚子,牲口无饲料,种地无种子。

有一次我下乡到杜尔伯特旗,发现了这个问题,连夜赶回县城,一方面打紧急电话向市委汇报,讲明情况,粮食不能再征购了;另一方面和旗委书记王坦同志商量,立即停止征购,并指定市卫生局长柯堃元同志组织医疗队下去抢救,指定粮食部门调粮下乡,解决农民缺粮的燃眉之急。

当时许多群众热泪盈眶,高呼“共产党万岁!”我在激动之余感到执行党的政策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市委第一书记陈一帆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关心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党的政策要对人民负责,纠正购过头粮,就是对人民负责。”

三年困难时期过去了,齐齐哈尔市的工农业生产又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郊区粮食增产了,家畜家禽如猪、鸡、鸭、鹅也增加很多,蔬菜基本满足了城市人民需要。

全市工人、农民、干部都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努力增产节约,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收效最快、作用最大的地方,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齐市人民经受了困难时期的考验,在同困难斗争中像苍松劲柏一样挺拔无畏,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一九六六年,一场全国性的灾难降临了,“文革”一开始,我就靠边站了,不让工作了。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苦恼就是不能为党工作,不让过党的生活。就好像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无所依托。

我在苦闷中探索如何革命,我想起过去许多先烈和战友在战场上、敌人的牢狱中,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相信党、相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胜利。

我被解放出来以后,总觉得过去的革命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文革”中又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我决心要把失掉的时间抢回来,把工作中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努力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我看到当时城市人民没有足够的副食品供应,影响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就同市计委、财贸办、农委的同志共同规划郊区生产,贯彻为城市服务的方针,把郊区六百万亩可耕地、草原、水泡、柳条通、荒地格子,逐地勘查,因地制宜,制定计划,解决郊区如何发展经济问题。

副市长李友棠同志革命事业心很强,带病坚持工作,经常跑郊区抓蔬菜和土豆生产,抓养鸡、养鱼等,到一九七五年,全市土豆做到自给有余。

瑞廷、雅尔塞等公社当年就吃到自己养的鱼。鲜蛋、副食品生产基本上保证了百万城市人口的供应。为了医治城市在“文革”中造成的创伤,我们发动全市人民群众整顿城市、清除垃圾、修建厕所、挖沟排水,使城市面貌得到了改观。

我离开齐齐哈尔六年了。齐市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努力发展经济,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九八三年我回到齐齐哈尔市时,看到在这个人口已过百万的城市里,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敞整洁,龙沙公园修建一新,泗水岛改为明月岛,市场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幸福,旧貌变新颜,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对齐齐哈尔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卜奎之念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目前正处在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改革高潮中,我衷心祝福齐齐哈尔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章林,五十年代初期来到齐市,历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长等职,一九七八年调任黑龙江省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后任中纪委委员、省纪委书记。

一九八七年六月,在哈尔滨病逝。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四川泸州十大旅游景点泸州旅游
下一篇:净月(768亿永春造城,净月又谈大文旅…频出大招的“绿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