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接连落地,是“真金”还是“虚火”?
编辑 | 门国锋
商圈的升级与扩容,让城市有了更强的商业资源承载力,但由于同质化竞争日益加重,加之电商带来的冲击与日俱增,让许多经营不利的商超难以为继,遭遇了“闭店”滑铁卢。
一方面新购物中心开业爆红,一方面是经营不利的商场接连闭店。购物中心接连落地,究竟是“真金”还是“虚火”?相比急需人气带火的西部老商圈,新兴购物中心在选址更加青睐于东部商圈,在一轮轮的商牌之中,属于青岛的未来商圈新高地又将在何处?
一边火爆开业,一边关门大吉
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的当下,购物中心落地青岛的步伐并未减速。2021年以来,海天MALL、青岛万象城二期相继开门迎客。海天MALL是国内首家“有机商业体”,刷新了青岛楼宇新高度。万象城二期汇聚了山东省多家“首店”,为市民带来崭新的消费体验。 在青岛打造山东半岛乃至中国北方高端消费集聚地的进程中,购物中心对于吸引新客流,引领青年人消费的消费风向至关重要。 今年1月,青岛中山路核心地段的中山商城宣告终止营业,建筑面积过万平方米的中山商场,迄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曾是青岛中山路地段的地下时尚商业街,最终因经营惨淡而难以为继。 6月,家家悦超市李沧万达广场店宣告营业,几年前卖场所在地已经由华润万家转手家家悦,但最终未能扭转闭店的命运。 2018年,永旺百丽广场店、华润万家崂山大拇指广场店、麦凯乐新都购物广场店在一个月内接连闭店;2020年,零售巨头沃尔玛相继关闭了在青的两家门店,因业务收缩而推出青岛市场;2021年,曾被誉为西海岸消费地标的麦凯乐西海岸店也最终黯然离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零售行业除“线上线下全融合”之外,还需“重构人、货、场”。近年来在青岛开设的商超,均转型瞄准复合式购物中心,力求以新体验新场景留住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心。 与此同时,商圈的扩容中,交通起到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凯德MALL人气持续兴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吸纳了地铁3号线的大量客流。崂山万象汇毗邻地铁2号线与4号线的交汇处,丽达茂与地铁4号线无缝对接,二者都是TOD综合体,便利的交通将为购物中心导入庞大、多元化的消费客群。 这一过程中,有的企业进驻、有的企业退出,都是商业竞争的基本常态。 东部跑马圈地 ,西部城市更新 以台东、香港中路为代表的西部商圈,正在借力城市更新力求重振昔日辉煌,而以崂山为代表的东部的年轻商圈,正在跑马圈地,力求吸纳更多的商业综合体,持续提升商业承载能力。 2021年以来,中山商城、华联商厦、海润大厦……这些浸满青岛人情怀的老地方,陆续以各种方式与城市告别,古老的商圈亟待重新振兴拉拢人气,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因此现在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战场”。 固然老牌商场已经不是首选,但规模壮大的小店经济反而成为台东的一大特色,6月,长兴路小吃街变身“恣儿街”,以网红美食、特色商铺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新都心、崂山商圈起步较晚,但后来者居上,商业设施设计相对先进,经营业态也更加符合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新都心商圈起初是为地产项目配套而来,周边万科城住宅项目相继入住,带来支撑商圈持续“火”下去的黏性消费群体。不过囿于土地以及消费能力的限制,新都心商圈的现有规模已很难延伸。 相对于其他市内主城区,崂山区的空间相对广阔,也因此成为大型购物中心的首选之地。2020年宜家入驻崂山,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宜家的落地无疑提升了崂山商圈的能级,而万象汇项目此次进军崂山,或将再次改写改写区域商业版图。同时,金家岭核心区与辽阳西路丽达茂相呼应,崂山区在外围形成了次商圈。 从长远来看,商圈的扩容升级是一个过程,在商业中心的迭代中,城市格局会继续迎来质变。无论是老商圈振兴,还是新商圈升级,只有把握了市场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品牌精准有效供给才能真正引领市场,这也将决定,哪里才会是未来青岛的商圈新高地。 内容来源:财经齐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