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司楼(贫困县花2亿建“天下第一水司楼”,这样的政绩冲动要不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丨青的蜂

贫困县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却花掉1/5来建“天下第一水司楼”?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贵州省纪委监委梳理的典型案例汇编,其中对贵州省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的案情剖析引发关注。据报道,为了政绩,潘志立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公开资料显示,这个所谓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已经申报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这几项“最高”“最大”,听起来够壮观、够气派,然而前来的游客恐怕很少人知道,独山县的经济基础并没有这么“硬气”。

截至今年5月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显示,独山县依然位列其中,而且债务压力很大。面对不容乐观的财政状况,脱贫攻坚的紧迫形势,贫困县需要深刻地意识到,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将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这里豪掷1/5收入,追求“高大上”,除了满足个别人的面子、少数人的利益冲动外,对老百姓究竟能有几分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案例之所以被精选出来,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去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约谈了8个贫困县市,发现不少地方出现城建“贪大求洋”、乡村造“大景观”的现象。今年初,住建部也发布通报,点名批评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客观说明了“政绩冲动”对不少人具有吸引力,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依然抱着唯GDP的片面观念。当然,我们不反对地方搞大动作,只要能符合地方情况、展示出地方特色、经过科学论证的,都可以大胆尝试;我们所反对的,是那种“一把手”好大喜功、决策流程成为“稻草人”的拍脑袋工程。

梳理许多案例,一些“政绩工程”之所以不得人心,大都是缺乏必要的财政审批流程,不合乎科学评估的规则和程序。对此,必须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法定程序硬起来。

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刚性管住“一把手”的权力任性,让权力经受一定的监督和制约;另一方面,要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引导地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校对】杨远云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西瓜泡馍(甘肃武威最有特色的6大美食,每种都是武威人的心头爱,你吃过吗)
下一篇:一应云(中嘉博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回购股份进展情况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