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善堂(泉州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寺内古迹遍布,距今已千年)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头条创作挑战赛#如果说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泉州,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大跌眼镜。

泉州主城区涂门街上有一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门前为一小广场,边上种植着高大的椰子树。这就是泉州22个世界文化遗产遗迹点之一的清净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

清净寺原名圣友寺(圣友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在古寺门楼后面的石墙上的石刻证明,该寺始建于伊斯兰教历400年,也就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清净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制建造,在元代至大三年,又有耶路撒冷人阿哈玛重修,不过在后来在至正年间,寺损坏,又有金阿里重建。

泉州在宋元时期的清真寺很多,但是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因素,仅存的只有艾苏哈卜寺了。15世纪中叶,泉州的穆斯林在恢复该寺时,赵荣立“清净寺”匾于寺额,正德二年(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鉴《清净寺记》碑,立于艾苏哈卜寺内。至此以后,清净寺之名一直被沿用。称和历史。而后的汉文文献相继引载,历代相传。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清净寺本是南宋时期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州城南所建,早已毁于战火。并不是现在遗存艾苏哈卜寺。

其后,清净寺因地震、台风等因素,又有多次重修、重建,但原貌基本没有变。

清净寺珍贵遗存

清净寺占坐北朝南,其主体建筑有门楼、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

清净寺门楼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一通。门楼是典型的西亚风格,通高12.3米,由三层四道高大相连的半穹顶或穹顶尖拱门组成。尖拱门逐层内凹,第一、二进门道外观均为尖拱形,顶部均为半穹顶,主体风格为伊斯兰穹顶式样,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藻井装饰风格。第三道门道为穹顶,其南北两侧门洞的尖拱下方的支撑构件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雀替。

门楼上多处雕刻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或碑文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段就是:“此地人们的第一座礼拜寺,就是这座最古老、悠久、吉祥的礼拜寺,名称“艾苏哈卜寺”,建于回历400(公元1009年~1010年)。说明了该寺的历史和名称。

经门楼进入寺之后,门楼之上为望月台,左侧有石亭,亭内石碑两通,记录着清净寺的重修和历史。其中有万历年间李光缙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文中提到“楼峙文庙青龙之左角,有上下层,以西向为尊。”可见当时已经开始用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和解释外来文化,是不是正符合现在我们说的洋为中用,或者说中西结合呢?

门楼右侧则是奉天坛,经奉天坛进入礼拜堂,但却是残垣,不过里面古老的石墙、石柱给人一种沧桑的历史感,厚重而幽远。礼拜堂的西墙又叫“米哈拉布墙”,也是最精美的一面,建有7个刻满古兰经铭文的壁龛。中间凹进去的地方是阿訇主持礼拜的位置。

礼拜堂一侧收藏有不少历代遗存的伊斯兰石墓盖,环刻有缠枝花卉纹、覆莲瓣纹等。

从门楼进入的石板路尽头,有一面墙,墙中镶嵌有一块石碑,上面竟然写着“敕谕”二字。碑文完好无损,四周边框绕刻浮雕龙饰,乃明永乐五年的《永乐上谕》的石刻,乃明成祖朱埭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

清净寺西北角有一个小的礼拜殿,其典型的中国传统明清建筑风格,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这就是明善堂。明善堂为闽南古民居特色的小三间建筑形式,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起初是居住区,一次礼拜殿地震后,不得不把这里改为礼拜安拉的场所。

明善堂的大门门额为“认主独一”四字,为厦门关监督唐柯三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题写,内堂内才有明善堂的匾额,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匾额,肯定是有故事的,但老靳没有深究。

明善堂和礼拜堂之间有介绍清净寺历史和文化的展厅,包括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伊斯兰教众在此居住和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

至于现在最大的建筑新礼拜堂则是现代的建筑,也是阿訇带领附近的伊斯兰教众做礼拜的地方。

泉州,古刺桐,它还享有一个美誉“世界宗教博物馆”,虽然仅仅在短短的涂门街上,就有伊斯兰的清净寺、儒家的文庙、道家的关帝庙等,但谁能想到这座不起眼的建筑,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寺,里面又藏着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深圳哪里好玩(深圳这50个景点,免费玩)
下一篇:通元镇(总投资2.28亿元设备制造项目落户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