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关外,有一条街,民国时期聚集了众多的烟花、爆竹生产作坊,得名“炮房街”,街名延用至今。
炮房街道东西走向,长约600米,东起环南路,西至长乐坊,在街上走一趟,炮竹生产的作坊、店铺早已消失,现在是住家,公司、小铺子,街的东半段聚集了多家丧葬服务的店铺。
街道中段有一个唐代皇家寺院——罔极寺,坐落在街的北边,现在是个“尼姑庵”。
罔极寺本不是尼姑庵,它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思母心切,为表孝心而建,取名“罔极”大有深意,诗经《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罔极就有无穷无尽之意。
罔极寺始建于705年,武则天是705年12月16日去逝的,很明显太平公主建寺时武则天处于病重弥留之际,为表孝心,为了祈福母亲安康长寿太平特修此寺。
罔极寺选址大明宫兴庆之间,是往来两宫必经之处,它便成了歌谣则天,弘扬武德之地。
现在天王殿前石瑞兽,应该是唐代的物件。
罔极寺最早是皇家礼佛重地,唐玄宗曾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凸显了罔极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慧日三藏入寺传净土宗,寺庙成净土宗祖庭之一。
清朝时藏传喇嘛住持,北边后院的塔林就有藏式白塔,只可惜现已不存。
民国时期,公元1935年,改为尼庵,集十方尼众至今。
今天的“罔极寺”用三净形容最为妥帖:
幽净~树影婆娑,清幽寂静,净土一片入佛境。
清净~不受外扰,了确烦恼,独存净宁,出家于此,安和神静定不受纷扰;
洁净~清洁、干净,三进的小院,整整齐齐,洁洁净净,走了这么寺,这是最干净的,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