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寮(任劳任怨的“铁书记”走了)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盛有大半杯水的水杯,仿佛在等待黄政昌回来,贴有黄政昌照片的工作照还在桌上显眼位置,一个连接着手机的无人机遥控器还没来得及收拾……这就是黄政昌办公桌上的物品。对于龙岗村村“两委”干部来说,似乎还无法接受黄政昌走了的事实。

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党支部书记黄政昌(中)看望慰问村里老人。

黄政昌是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党支部书记,进入村委工作33年来,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给龙岗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由于性格硬直,皮肤较为黝黑,同事习惯称黄政昌为“铁书记”。

今年4月5日,“铁书记”忙碌的脚步戛然而止。当天是清明节,上午他还与村干部上山检查森林防火工作,下午突发心肌梗死,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生命定格在了53岁。

同事心中的好大哥

“不敢得罪人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书记讲话不算数。”龙岗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罗汉源哽咽着说,当天做完森林防火工作后,黄政昌与他约好4月6日一起入户动员60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好书记,还失去了一个好大哥。”

龙岗村属城中村,常住人口2万人,黄政昌去世前那段时间刚好是村里最忙的时候。疫苗接种、反诈宣传、复耕复种、森林防火……基本每一天他都要上门入户,与村民沟通相关村务事宜。

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党支部书记黄政昌(左)看望慰问村里老人。

“村‘两委’干部总共8人,负责全村这么多人的工作,并不容易。”村“两委”干部丘伟怀说,但在老书记的安排下,任何事情总能井井有条地解决。

“有想法,能干事,干成事。”这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的评价。

进入龙岗村村委工作33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就有8年,对于全村的各项情况,黄政昌都已了然于胸。

“平时工作老书记总是亲力亲为,自己能做的事不让别人做,很体恤同事。”丘伟怀说,自他对村“两委”干部提出“互相交心、互不猜疑”的工作建议后,班子团结一致,有事就摆在桌面上解决,任何困难总能迎刃而解。

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三清三拆三整治”、新的村公共设施项目建设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村貌的改变,龙岗村真正成为群众学习的场所、活动的乐园、维权的阵地、排忧解难的家园。

2021年6月,龙岗村党支部还获得了县级“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不敢得罪人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湖寮镇龙岗村驻村干部蓝集良回忆,这是黄政昌最常说的一句话。

特别是2019年“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始,面对的是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难题,涉及很多村民的利益。谁愿意啃这块“硬骨头”?最后是黄政昌带着村干部,用真心换取村民认同并参与乡村整治中来。

从走访宣传,到开展拆除整治行动,每一步,黄政昌都走得坚定而踏实。

“村里的猪舍牛栏都要拆除,万一倒塌砸到人,要负责任,拆后环境搞好了,这也是有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罗汉源回忆,就在这样反复上门谈话,讲事实、摆道理中,村民由反对到支持,甚至3天时间里,龙岗村拆了99座猪舍牛栏,才换来今天的好环境。

“现在村民一提到老书记,以前的埋怨不见了,更多的是赞扬。”在罗汉源看来,村民能够信服,在于黄政昌一直以来保持的一颗为民公心。

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现在村庄真的变了,书记却见不到了”

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不见垃圾落地,村头巷尾的小花圃欣欣向荣,下午下班放学的高峰期,错落分布的小凉亭板凳旁,随处可见休闲娱乐的老人小孩……走进龙岗村,美丽新农村风貌让人眼前一亮。

黄政昌的汽车就停在离村委不远的村道上,车轮、车身上均沾满了泥土,车内稍显凌乱,衣服、文件、钳子等各种资料及工具塞满了后车厢,车门上还贴着反电诈的显眼宣传标语。

黄政昌的汽车车轮、车身上均沾满了泥土,车门上还贴着反电诈的显眼宣传标语。

“这是老书记自己的汽车,平时他就经常开着这辆车绕村巡查,车上还安装了喇叭,遇到森林防火等重要节点,也可以做宣传车用。”罗汉源用手按了下车门把手说。

在罗汉源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龙岗村窠里长者饭堂,不少村民在里面运动,歌声、球拍声此起彼伏。这里原先是一处荒地,经过黄政昌等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如今建成了老人们的活动娱乐场所。

村民李桂兰时常与三五好友相约到长者饭堂活动。看着长者饭堂里挂着的黄政昌的照片,她略显难过。“书记跟我儿子年龄一般大,就这样突然走了,我们都接受不了。以前他总说大家齐心协力,村里一定会越来越漂亮,现在村庄真的变了,书记却再也见不到了。”

对于村里的发展方向,黄政昌有全盘清晰的规划。“这几年,‘三旧’改造、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危房改造、农村环境微改造等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事情做了很多,才把龙岗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得焕然一新。”村“两委”干部刘葵花说,只要是群众交代的每一件事,他都当作大事去落实,把群众口中的“谢谢”“点赞”当做前进的动力。

“真的要感谢书记给我们留下了好的生活环境。”李桂兰说,原来自家门坪前地势较为低洼,一下雨小孩读书出门都极为不便,重新修缮后地势高了,下水道排水快了,还布置了桌子、花草等,变成了小花园。“现在村民们都说,只要帮得上忙,不用商量都会坚决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刘葵花看来,黄政昌还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村里的很多微改造项目,施工规划图都是他自学设计画的。”打开黄政昌办公桌上的电脑,现在还可以看到其中不少设计图。

“老书记还是一个节俭的人,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一直强调要就地取材,不搞大拆大建,把原来拆掉的建材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刘葵花指着村道说,现在能看到的花草、鹅卵石路等,都是当时清拆后利用起来的,从设计、施工等各环节,他都坚持用最低成本和最高利用率,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为了村里的大小事,老书记没少挨村民的骂。”罗汉源说,三清三拆三整治、微改造时,村民刚开始意见很大,后来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心服口服,感谢他一直以来的付出。

正因为他朴实的干事作风,2015年,黄政昌被大埔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家人心中的顶梁柱

“工作没做完,就要做好”

在黄政昌女儿黄微微的印象中,父亲永远有接不完的工作电话。平时黄微微在中山市工作,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与家人聊天的话题,黄政昌总离不开村里的大小事务。

“我们在家或者跟他视频,他不是在电脑前写材料就是在做方案,一个50多岁的人,打字还是用鼠标点击的偏旁部首,却能洋洋洒洒地写出几千上万字,不懂画画,却把软件设计图画的清晰易懂,有时候一个电话过来,他就匆匆出门了。”黄微微说,直到父亲走后,打开他的个人微信,首页看到的全是工作群组的信息。

对于黄政昌来说,村务事也是家事,对于家人的关心照顾自然少了。“父亲年纪大了,我们经常叫他要注意休息,不要只顾工作,但他总说工作没做完,就要做好,才能安心退休。”因此黄微微偶尔也会对父亲心生埋怨,不过,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由得心疼。

黄政昌的妻子在帮他收拾衣柜时,看到最多的永远是迷彩服。“这是他生前最常穿的衣服,平时车里常年也备着水鞋、口罩、手套等应急装备,以便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到位。”

在家人眼中,黄政昌总是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一直到他离开前几个小时,还在思考准备着第二天的工作会议内容。

今年清明节假期后,黄政昌的孙女刚好一周岁,本来答应女儿要去中山聚一聚,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父亲跟我说过,退休后,要带着家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好好陪陪家人。”提及黄政昌,黄微微的声音逐渐哽咽。

黄政昌是一名老党员,平时除了聊工作,也时常为亲戚朋友传递爱国爱家的理念。在他身上,一直能感受到热情为民、满心为公的正能量形象。“在父亲的兄弟朋友中,他是主心骨。”黄微微说,不仅是村里工作协调得好,平时宗亲朋友遇到难事,总喜欢找他出主意,很快困难也能井然有序地解决。

如今,黄政昌走了,但为村务奉献的精神也永远活在大家心中。

【全媒体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余灏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佛山到深圳高铁(详情公布!广州、深圳、佛山、梅州、惠州、汕尾、揭阳最新通报)
下一篇:赤岭村(“好声音”回荡在“赤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