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楼(拆掉再重建的元曲发祥地:正定阳和楼)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阳和楼者,

镇府巨观也。

横跨子午之逵。

——元至正十七年《修阳和楼记》


北望云开岳,

东行气犯星。

凭阑天宇在,

人事听浮萍。

——刘因《登镇州阳和门》


十丈朱旗照水殷,

家家箫鼓乐江山。

千峰如画供杯酒,

不道清时是等闲。

——袁宏道《王郡丞邀饮阳和楼》

▲以临济寺为中心,远景可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雁塔和元代的阳和楼(1901法国人拍摄版)

阳和楼被誉为中国元曲的发祥地。

元代初期,战争转移南下,真定的经济文化较早得到恢复。元军镇守真定的将领史天泽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喜爱填写散曲,其子史樟曾撰写过杂剧。他们父子都喜欢交纳文人,早期投奔史氏的白朴才华横溢,在白朴的感召下,大批文人名士向真定聚集,壮大了创作的影响和声势,使真定成为元曲的发祥地。

元代的阳和楼周边是真定最繁华的区域,据元人纳新《河朔访古记》记载:“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娼门,酒垆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聚集在阳和楼上研讨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就是在阳和楼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从民间俚语入诗,转向创作的文人化、专业化的全面过渡,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

元人钟嗣成所著的《录鬼薄》中,收元杂剧作家56人,作品345种,其中真定作家7人,作品45种。

▲[元]正定阳和楼(梁思成)


1933年,兵荒马乱中,梁思成一行匆匆造访正定。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一文中,记录了他初见阳和楼的情形。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这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

……

我们看完这三座塔后,便向南大街走。沿南大街北行,不久便被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拦住去路。很高的砖台,上有七楹殿,额曰阳和楼,下有两门洞,将街分左右,由台下穿过。全部的结构就象一座缩小的天安门。这就是《县志》里有多少篇重修记的名胜阳和楼;砖台之前有小小的关帝庙,庙前有台基和牌楼。阳和楼的斗拱,自下仰视,虽有如隆兴寺的伟大,却比明清式样雄壮的多,虽然多少次重修,但仍得幸存原构,这是何等侥幸。

我私下里自语,“它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但是这样重要的作品,东西学者到过正定的全未提到,我又觉得奇怪。门是锁着的,不得而入,看楼人也寻不到,徘瞻仰了些时,已近日中时分,我们只得向北回大佛寺去。在南大街上有好几道石牌楼,都是纪念明太子太保梁梦龙的。中途在一个石牌楼下的茶馆里,竟打听到看楼人的住处。开元寺俗称砖塔寺。下午再到阳和楼时,顺路先到此寺,才知现在是警察教练所。砖塔的平面是四方形,各层的高度也较平均,其形制显然是四塔中最古者,但是砖石新整,为后世重修,实际上又是四塔中最新的一个。

……

离开开元寺,我们还向阳和楼去。在楼下路东一个民家里,寻到管理人。沿砖台东边拾级而登,台上可以了望全城。台上有殿七楹,东西碑亭各一。殿身的梁拱斗拱,使我们心花怒放,知道这木构是宋式与明清式间紧要的过渡作品。这一下午的工作,就完全在平面和斗拱之测绘。


阳和楼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楼七楹,建立在高敞的转台上,台下有圆拱洞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天安门端门。梁思成评价其庄严“犹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阳和楼平面为七楹长方形,檐柱内后半有内柱一列,七楹外东西各有碑亭一座,并列于台上。台东侧有阶梯上下,台南有关帝庙。

砖台为砖砌,门券为石砌,石券之上又有砖券三层。砖台砌法如城墙,四面都有收分,但有门洞处垂直。

梁架结构精巧,襻间替木运用自如。当心间和次稍间梁柱结合各不相同。

在四角角柱有明显生起,阑额上刻作假月梁形。斗栱做法介于宋清之间,五铺作、单栱、出双下昂,计心造。下层昂为假昂嘴,上层昂及耍头都挑起后尾。宋以前为昂挑后尾,明清溜金斗栱则假昂在下,将耍头及撑头木加长挑起,阳和楼为一昂是假,一昂是真挑起,同时耍头后尾也挑起。



▲[元]正定阳和楼(梁思成)

▲阳和楼局部(梁思成)

▲阳和楼剖面及平面

▲阳和楼当心间梁架

▲阳和楼次间梁架


▲阳和楼稍间梁架


▲阳和楼斗栱及阑额上假月梁


▲阳和楼斗栱后尾


▲阳和楼斗栱

▲梁思成绘历代斗栱演变,元代斗栱选取阳和楼为代表



1947年9月,为防止国民党军队反攻,拆除阳和楼主楼,

1956年9月,阳和楼城台、关帝庙入列河北省保。

1966年,城台及关帝庙毁于文革。

2017年,阳和楼复建。


▲2017年7月重建中的阳和楼

▲2017年8月23日重建阳和楼挂匾(燕赵晚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刘宗建(内江、甘孜、凉山、广安、南充最新人事动态)
下一篇:他家(他家造句和解释_他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