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成了外地人眼中挣钱发财的不二之选,甭管哪的人,都愿意来北京捞金,从此走上致富的道路,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二环内的胡同四合院,如今有几个住家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都说北京人吃不愁,喝不愁,每月还能拿不少房租养家,可事实上,北京人活在自个儿家门口,永远都是最憋屈的那一个,至于北京人为什么发不了财,原因并不复杂,说出来简直太心酸了
不难发现,如今北京城走哪儿都是便利店或者小超市,装修的一家比一家好,有的甚至直接就开在了小区里边儿,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知道有多少北京人跟我一样,每次进门儿买东西,都特别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这跟过去胡同里的国营副食店又或者是小卖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北京人最买卖,做勤行儿,都特别有诚信,凡事都要对得起咱这颗良心,不能把自个儿的良心给贱卖了
而在众多买卖人当中,总能出现一些不守规矩的人,就拿打着老北京旗号的小吃街来说,做的都是一杆子买卖,坑来坑去把北京人都得罪光了,最后连游客都知道了他们的套路,吃亏上当就一次,所以时间一长,他们的小吃摊儿自然就没人光顾了
他们图的是为了挣快钱,见一个坑一个,但讽刺的是正儿八经做北京吃食的北京人却跟着他们一起遭了殃,您可以上网看看,说起咱北京的一些小吃,有几个外地人是竖大拇指的,如果不是北京人一次又一次的解释,越来越多的人都以为咱北京人一道像样儿的小吃都没有
他们把钱挣了,锅还要北京人背,话说到这儿相信干勤行儿的北京人都深有感触,不是北京没有地道小吃,而是口碑都被他们给毁了
我不敢说北京人做的吃食每一样都是人间美味,但他绝对不会糊弄您,甭管对方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一视同仁,表面上看就是拿块八毛的东西来盈利,一天也卖不出多少,但我们北京人挣的踏实,永远都是把规矩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金钱
过去在胡同里的国营副食店,掌柜的跟胡同里的北京人都是街坊,谁都不坑谁,您要真干出了不光彩的事儿,将来在胡同里,头都抬不起来,而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过去买东西用不着出门儿,跟家等着就成
到点就会有小贩走街串胡同,吆喝自个儿的产品,早中晚三个点,各种吃食应有尽有,不光质量有保证,还特别地道,现如今就不同了,上哪儿消费咱都得三思而后行,生怕被对方坑了
不是北京人太过于谨慎,而是吃了太多这方面的亏了,而且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商家都是认钱不认人,过去老说顾客就是上帝,现如今正好相反
您到超市也好,商场也罢,只要多问一句,人家立马就给您甩脸子,一副不耐烦的态度就跟谁都欠他的一样,您问十句,他老人家才回您一句,这种人只多不少,任何一个北京人都有过相同的经历
再看北京人做买卖,向来都是热心肠儿,您就算不说话,北京人也会主动跟您搭茬儿,甭提多热情了,每次上虎坊桥百货,大方百货,还没等我开口呢,北京大妈就抢先一步,每次都像回到了过去的北京城
即便您不买,北京人也能把您照顾周到了,起码不会让您生着气从这儿走出去,可这样的老北京人在国营商店默默干了大半辈子,一次财都没发过,他们每月挣的那点工资,说白了也就是人家的三分之一
首先卖的都是一些日用百货,针头线脑儿一类的东西,拢共加起来也没多少钱,也就能挣个成本,薄利多销,同样的东西,放在超市或者商场里,不翻倍卖您,都算对不起您
饭馆也是一样的道理,北京人开的饭馆卖的一些京味儿小吃,都是明价儿,谁开得都一样,北京人不会干散德行的事儿,把豆汁儿又或者是炸酱面按照烤鸭的价儿卖给您,那样的话,钱确实是挣着了,可砸的是您自个儿的口碑
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坑人的饭馆都是这么干的,与其说他们卖的是北京小吃,倒不如说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压根儿就跟北京小吃没有半毛钱关系,想要鉴定一家饭馆是不是北京人开的,甭看服务员,看掌柜的,进门后,即便没座儿,北京人也会招待您,先把您照顾好了
把情况先跟您说清楚了,不像某些烂店,进门后老板跟服务员都一个德行,您不开口,他永远都不会主动跟您打招呼
这也是为什么北京人都怀念老北京城的真正原因,曾经的老北京并不见得有现如今好,但那时候的北京城有人情味儿,人跟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坏心眼儿,走哪儿都是家门口的人,谁不知道谁啊
可北京人的热情,人情味儿,讲良心,显然已经被现如今的快节奏社会抛弃了,不守规矩地住在四合院里吃香的喝辣的,而勤勤恳恳上班儿劳动的北京人,付出与回报永远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