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7团的任务是在水原以北,白云山、光教山地域组织防御作战。团属各单位的任务分别是:三营坚守各前沿要点,如东远里、白云寺等,二营坚守主阵地白云山、光教山等制高点,一营为团的预备队,一、三连同时负责望山等点的防御作战。二连为团的机动作战连。二连干部基本配齐,战士接近满员,战斗力较强。各兄弟连队基本是防御作战,二连则是执行进攻、反击或其他样式机动作战。
美军丢失了汉城,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更加混乱。是撤,还是守?他们议论纷纷,争吵激烈。麦克阿瑟为挽回败局,缓和内部矛盾,集中了5个军、16个师、3个旅,包括空军、炮兵、坦克兵在内,总共23万人,以夺回汉城并将我志愿军压回“三八”线以北为目标,于1月25日开始了由南向北地展开大规模进攻,我50军首当其冲。美军用在白云山地区的兵力,每天平均不下3个师,大约五六万人。他们以大量的飞机、大炮、坦克为步兵开路,每个士兵都配有自动灭火器,实行步炮协同作战。坚守白云山地域的447团仅有轻武器装备,人数不及敌人的二十分之一。447团原定的任务是阻敌7天,但是激战11昼夜,直到2月5日夜上级命令主动转移,他们才撤出阵地。这惊天地泣鬼神的11昼夜,是艾维仁记忆深处难忘的一页。最难忘的还是他的亲密战友戴汝吉——就是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用小金条请他吃饭的国民党起义的军官戴汝吉,也是在解放战争中进步很快、与艾维仁交情甚笃的纳西族汉子戴汝吉。戴汝吉的故土在云南省丽江县。丽江纳西健儿的忠勇善战是有名的,两届“云南王”唐继尧、龙云招募保驾侍卫的士兵,多垂青于丽江玉龙雪山养育的子弟。面对重重困难,戴汝吉受领任务时,只提了一个苦苦追求近两年未能遂愿的要求:“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追认我为共产党员!”他的这份志向,艾维仁最了解。
戴汝吉时任三营的副营长。他奉命插入敌人心脏,夜袭水原城。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和村庄,团团雪片绞在狂风中,像针尖、像铁钉,劈头盖脸地抽打着敢与它较量的人。戴汝吉等十八勇士突入城内,左冲右杀。一辆坦克正在轰隆轰隆地发动。冲在最前头的戴汝吉扑上车去就打。坦克猛一开动把他摔在地上,他爬起来用手榴弹猛投。坦克逃跑了,他又去追打汽车。汽车逃跑了,他们冲到一所亮着灯的大洋房院里。那里停着7辆吉普,装满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待明确系美军之后,他们便用冲锋枪、手榴弹朝屋里猛投。敌人一阵阵怪叫,乱哄哄地往外跑,但却三五成堆地被冲锋枪打死在院里。
攻占“大洋楼”后,戴汝吉立刻下令将不能带走的汽车和军用物资烧毁,押上俘虏从东门迅速撤离了战场。当十八勇士撤到城外一座小山岗时,敌人才如梦初醒,组织炮群对准北门乱轰一气。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全歼了美25师直属宪兵连的一个整排,毙敌60余名,俘敌宪兵1名,烧毁敌装有物资的汽车10余辆,缴获自动步枪1支、卡宾枪4支、轻机枪1挺、电台1部,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次日清晨,“十八勇士夜袭水原”的胜利消息不胫而走,使全团官兵受到了极大鼓舞。
1951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在“朝鲜通讯”专栏报道了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的光辉战绩,从此,戴汝吉成了令家乡人民倍感骄傲的英雄。1983年戴汝吉病逝后,丽江县人民政府根据父老乡亲的强烈要求,将一所小学改名为“汝吉小学”,并在校园内建亭立碑纪念,以“赫赫功勋光史册”,让“巍巍形象铸童心”来表达对他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