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950年,为四子王旗第三努图克所在地。
村落境地历史悠久。王爷府、府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是封建王爷执政和居住的地方。府内设前后2个厅,前厅供王爷执政办公,后厅供王爷和福晋居住。另附设2个独贡,是喇嘛念经的场所。整座王府为磨砖对缝,简瓦盖顶,砖木结构的殿庑建筑,具有清末红柱回廊,雕梁画栋的建筑特点,占地面积共计28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旗地域是封建王公贵族们的世袭领地,先后经历了15代王爷的统治。旗衙门最初设在朝克德力格尔,当时没有房屋建筑,王爷居住的也是蒙古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第13代王爷勒旺诺尔布在查干补力格大兴土木、筑厅建府,形成了现在的王府。该府建成后,先后经历了3代王爷在此主理旗务,共计44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王爷府右侧又建了府庙。从此喇嘛、活佛纷纷云集,显贵要人不断前来,王府也就作为一个地名而远近闻名。1949~1952年,这里曾是旗政府所在地。
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为是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所在地红格尔,这个蒙古语意为“温柔之乡”的小镇,连同她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柔美的草原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红格尔苏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中北部,这里有582万亩草场,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90%。随着神舟五号、六号飞船的安全着陆,红格尔苏木所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锡拉木伦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创建者是第一世活佛老不胜单巴拉布杰,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有较大影响。嘉庆元年(1796年)清廷赐名“浩特勒·额伊勒图苏莫”。此庙曾是四子王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一个召庙,住庙喇嘛在兴盛时期曾达1500名左右。在清朝时,曾管辖过察哈尔和绥远地区数十旗,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的喇嘛庙务,从而号称“塞北拉萨”。
新中国成立前,美日等国宗教界人士也多次在此进行佛事活动,是一座驰名中外的草原古刹。每年夏秋两季来大庙进香、礼佛和观光者络绎不绝。登临北山,可见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的碉堡和弹痕。再向西北行4公里可一览金长城遗址。向西南行1公里,锡拉木伦河西侧的半坡上有金元时期兴盛的“砂井总管府”遗址。向南行约5公里处可领略敖德其沟的自然风光。
梨花镇东壕赖村
2010年,村党支部被内蒙古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自治区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2014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乔屹基,2013年被列为“全国最美村支书候选人”,2014年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和“感动内蒙古人物”,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和“全国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