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家,带动了3亿劳动力就业,庞大的小店群体整体所创价值是惊人的,提振消费信心,先要提振小店信心。 小店是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供应链末梢,市场冷暖它先知,但也最容易受到市场影响。虽然线上线下小店的生产力水平远逊于那些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但是,小店对于解决百姓生计、扩大社会就业、提升消费供给的多样性和便利度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小店经济也是稳固宏观经济大盘的一支有生力量。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加大。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小店经济正逐步恢复活力,但仍然存在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南京发起的“小店计划”,开展引流聚气、数字升级、降本增效、便民服务、示范引领五项行动,着力为小店补元气、添能量、增活力,促进全市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小店增添了活力,城市也有更多烟火气。目前在南京,超过10万家小店获得减税降费融资等支持。类似经验值得借鉴。 为小店经济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理应成为城市重要的关注对象。近两年来,首店经济成为热词。其实,首店经济值得重视,小店经济同样也不容忽视。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则要明确小店的定位,处理好首店、大店和小店的关系。例如,浙江提出小微企业园应当坚持准公共属性,这就为小店发展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支撑。 促进小店经济发展,不能与首店、大店以“亩均”论英雄,而是要从准公共属性出发,建立相应的差别化的评价体系。据报道,日本宁愿长期牺牲零售行业的整体效率,也要借助“大店法”和“大店立地法”等法律规范来限大护小。这不仅没有影响东京和大阪是商业繁荣的消费中心城市,反而促进了城市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小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和电商平台管理改革,加快退出一般性竞争的行业领域,避免对小店产生挤出效应;要适当限制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数量、选址和营业时间等,保护小店的发展空间;要规范平台企业合理收费,切实降低线上开店的成本;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切实降低小店的准入成本;要健全法律法规,平衡协调经营者、消费者和城市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小店经营与城市交通、市容环境等方面的冲突。 为者常成、行则将至。做好这些工作不简单,但心中装着百姓,时时处处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
让小店经济释放大能量 - 福建财经新闻 -大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