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旅部“万名英才计划”金牌导游
河北省十佳导游员
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
唐山市金牌导游员
唐山市技术状元
唐山市青年岗位能手
唐山工匠大赛技术能手
唐山导游大赛冠军
中小学研学旅行指导师
中国公交大学特聘讲师
唐山工业旅游大会及旅游发展联合会指定导游
博鳌城市研学论坛智库专家
今年的728是我们唐山抗震46周年,46前这里夷为平地,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所以这座城市还有个名字叫凤凰新城。请允许我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您问好,我是唐山导游员韩静,坐标唐山,大钊故里,工业摇篮,文化传承地,魅力唐山湾,我代表家乡780万的父老乡亲欢迎您到唐山来!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相邻,东与秦皇岛接壤,是“环京津”1小时黄金生活圈。在我的家乡唐山诞生了中国的7个第一。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存世最早老股票、第一位中国人担任的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1990年,唐山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居荣誉奖”。2004年又获“联合国改善环境迪拜奖”,2007年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在我的家乡有百年开滦煤矿,我就是唐山的开滦子女之一,我的家在古冶区,隶属唐山,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依矿建区,因煤而兴,矿区资源丰富,曾经叫东矿区。从小我们在开滦家属区长大,不管是父母还是邻居,大多工作于开滦各个矿区,不得不说开滦煤矿几乎养育了我们祖辈父辈的四代人,我们这代是感受着浓郁的煤矿文化长大的。有一部电视剧叫做 《那座城 这家人》是以唐山地震故事为原型展开的,里面很多的生活场景便是唐山工业背景的原貌。做导游这些年,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在外地一张口他们都会问上我一句,韩导你是唐山人吧?说明家乡的知名度变得越来越高了,提到唐山,您瞬间想到的是什么?是大地震?是满口唐山话的赵丽蓉老师?是颇有设计感的世园会,还是一流的工业文明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印象无疑是大地震。地震让世人知道了唐山,那就让我们从地震开始了解唐山吧。我们绕过副碑,走近主碑。主碑高30米,这四根梯形巨柱就象四只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地震造成的房屋四分五裂,也象征着面对灾难人定胜天。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了 “唐山抗震纪念碑”这七个镏金的大字。下部碑身四周是这八块浮雕组成的方形,象征着祖国四面八方对灾区的支援。浮雕依次是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城市建设四个主题。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的历史一页,23秒的时间,有24万条生命在睡梦中沦为亡魂,7千多户断门绝烟,4千多人沦为孤儿,百年的工业城市在瞬间夷为平地。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清明节或7·28,全唐山市都是烧纸的烟味儿。路口一堆堆烦躁不安地跳跃着的火苗,向路的尽头望去,两边是无数闪动的光点,昏暗的火光映照着一张张悲伤的脸颊,年年如此,岁岁相同。打我记事起,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小地震,最严重的一次,是我面前的水晃出去了有半杯。地震那年我爸十岁,我爷爷、奶奶正当年。记事以来,他们在各种场合给我讲述着唐山地震的故事。奶奶说,如今唐山人多数活的安逸 踏实,那是因为 他们死过一次了。我始终忘不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首映时,过道里挤满了默默扶着轮椅扶手的截瘫老人,他们特意过来看这部电影,他们面部苍老,神情凝重,泪流满面。对在座各位来说 看的是电影,而我们唐山人看到的是自己的过去,截瘫老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奶奶是地震幸存者之一,大地震留给唐山人的伤痛和意义巨大。何为英雄城,我想说那个自救为主的年代 要感谢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援助,更要感谢那些忍着失去亲人伤痛 震后7天就投入生产,加班加点产出水泥钢筋,去恢复城市建设的老百姓,他们就是最平凡的英雄,唐山是废墟上重建的家园,我们叫它英雄城!建筑是沉默的叙事者,在废墟上生长起来的新唐山,已然踏过昨日的断层,浴火重生。习近平主席赞誉唐山是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们感恩祖国,纪念碑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激励我们弘扬抗震精神,致敬平凡中的伟大。朋友们,您心里一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印象唐山,外地人觉得我们很工业,本地人觉得这里很宜居,河北省内我们富甲一方,有人说唐山不适合旅行,我想说 我的家乡不只有大地震,它还有更多的打开方式,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既诗意又热烈 既摩登又市井,爱城市和爱人一样,兼容并蓄的气质才充满魅力,我们如此热爱唐山,就像您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我在唐山期待着与您的相遇和重逢,邀您去感受唐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