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亡后,到了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为了削弱项羽的势力,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主动请缨,对刘邦说:“大王,我愿意率领军队三万,出兵赵国、燕国和奇国。假如成功了,那么大王与我就会对项羽形成包围的局势,他早晚都会被我们消灭。”
刘邦很开心,心想:“果然韩信是个聪明人,项羽不重用他,实在是给我机会呀!”于是便爽快的答应了韩信的提议。
韩信带领军队驻扎在赵国附近,时刻观察着赵国的一举一动。听说赵国军队已经在井陉口,韩信马上派间谍去赵国军队中打探虚实。
此时赵国的大将陈余正在召集各位能人谋士商量抵抗韩信的对策,其中一位叫李左车的谋士站了出来,对陈余说:“虽然韩信带领士兵们已经打了不少胜仗,军队士气正旺,但是他们长途跋涉而来,粮草是个大问题,我们井陉这个地方的出口狭窄,车辆和马匹都难通过,到时候运送粮草的车辆肯定会与前面的士兵拉开距离,然后我们再派三万精兵从小路截断他们的粮草。到时候,韩信纵使有千万种计谋,没有充足的粮草,士兵也没有力气听指挥作战。我们只需要挖深沟?驻高垒,坚守住营地,过不了几天就可以活捉韩信了。”
将军陈余脸色却不太好看,说道:“您的意思是,我们就躲在营地里不出战就好了?难不成我们这么多兵力还要怕他不成?兵书上都说了,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他,他韩信不过两三万兵马,有什么好怕的!”说罢便摆摆手,拒绝了李左车的提议。
韩信得知陈余没有使用李左车的计谋,暗自窃喜。不久后两军交战,韩信一步步引诱赵国军队深入埋伏,最终战胜赵军,杀死将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接着,韩信出高价悬赏捉拿李左车。
李左车被捕后,心灰意冷的被士兵押进韩信大帐。他本以为自己这趟有去无回,必死无疑,谁知韩信竟亲自起身迎接,并恭敬的为李左车解开绳索,还吩咐手下人为李左车搬来椅子,自己则坐在旁边,就像弟子来见老师一样,态度十分恭敬。
韩信极为客气的对李左侧说:“在下想同时进攻燕国和齐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
李左车心里郁闷:“这关我什么事?他怕不是故意羞辱我,或者要我献祭后再杀掉我?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于是他对韩信说:“国家已经灭亡,我也不求苟活于世,将军不必多言,要杀便杀。”
韩信又非常耐心的解释道:“在下听说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不曾使虞国免遭灭亡,等到了秦国,却辅佐秦穆公成就了霸业。这并不是他不帮虞国筹谋,只肯给秦国出谋策划,只是他的上级用不用他的计谋罢了,这才是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要是当时陈余将军听从了你的计谋,现在沦为阶下囚的恐怕就是在下了。如今在下真的是虚心求教,请您不要再推辞了。
李左车听了这番话,明白韩信是真心求教,心里觉得自己总算碰到了伯乐,便答应帮韩信分析局势:“将军一日之内就破了二十万赵军,诛杀赵王,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但经过连续作战,将士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战了。”
韩信又问:“那先生认为该如何是好呢?”
李左车又说:“如今西面有燕军固守,东面有齐国称强,两国相对峙,谁胜谁负难以预料。这是将军的短处。自古以来,良将用兵都是用长击短,且不可用短击长。将军不如先安兵息甲,镇扶赵民,鼓舞士气。接着在暗中派一名能言善辩的谋士去向燕王陈述利害,燕王畏惧将军的威名,肯定会选择投降。到那时,我们再向东进攻齐国,齐国便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等灭亡,还等什么?
韩信大喜,夸赞道:“先生的计谋果然高明,那我就按照先生说的去做。”韩信马上派人准备笔墨,当即就写下了一封书信,信中阐述了汉军的优势和燕国的处境,并强调了战与不战的利弊,封装好后,便派出使者把信送往了燕国。同时,自己积极的整军备战,准备进攻齐国。果然不出李左车所料,燕王读了韩信送来的书信,马上就写了投降书。韩信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拿下了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