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山(被遗忘的甘泉:“脏、乱、挤”是最大的误解)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甘泉街道位于扬州西北郊,距市中心8公里左右。在大家记忆中,甘泉似乎一直都是「大农村」模样,有农田、有小区、也有自然村落。

看见甘泉的第一眼,天空很蓝,道路笔直、干净,没有高楼大厦,但居民楼有序排列,别有一番风味。

小编本次“甘泉游”的首站是「甘泉新苑」,紧靠扬子江北路辅路。

这是一处拆迁安置小区,姚湾村不少村庄拆迁后,村民就搬进了这里。

小区外观清雅别致,颇有几分“郊区小别墅”的感觉。

但细看居民家里的陈列,却又保持着农家的生活习惯——随处可见的菜园子、院子里随意摆放的农具、阳台上曝晒的花生米……

门口陈列着不少路边摊铺,没有“高大上”,却很“接地气”。

吆喝着摊面上新鲜蔬菜的阿姨;穿着睡衣出来买菜的大妈;还有推着三轮车出来卖椪柑的大叔,构成了此处居民的生活日常。

超市、电器、饭店、农产品销售中心、诊所、棋牌室……家门口的生活圈基本形成。

甘泉新苑地处七泉路南端,要我说,在甘泉生活,离不开「七泉路」

一条七泉路,串起了甘泉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也是甘泉人通往扬州城区的重要道路。

一路向北,两侧店铺逐渐变多。

其中,「甘泉农贸市场」的招牌显眼到远远就能看到,大概也是附近居民买菜的最佳选择。

虽不是早晚市,依旧有不少摊贩在等待顾客。

住在附近的居民早已掌握了“错峰娱乐”的生活方式,临近中午,大爷们正在“掼蛋”,生活气扑面而来。

要论街道的繁华,甘泉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或者说,甘泉的特色不在此。

甘泉地处丘陵山区,适宜旱作植物生长,当地人抓住了这个特点,大力种植葡萄,甘泉葡萄也因山地微量元素多,口感与众不同,常常在尚未成熟的季节就被订购一空。

8月火爆全扬州的“京甘泉葡萄采摘节”,你在朋友圈刷到了吗?

七拐八拐,走过长长的坡道,才到了位于邗江区甘泉镇北部区域的京甘泉生态农业科技园,仿佛是一座在飞速发展时代下隔出的小小桃花源。

2018年12月,扬州京甘泉生态农业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虽然已经过了葡萄采摘的季节,但依旧能欣赏到花红柳绿、玉桥横卧、楼台亭阁的别样意趣。

京甘泉对甘泉人的意义是特殊的。以葡萄园为媒介,孕育了现代农业企业,吸纳了附近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尝到葡萄甜头的甘泉人,把发展触及到各类蔬果的种植、家禽的养殖上,并串珠成链,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嵌入旅游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把产业链拉长,将价值链提升,串起了一条新型农业的致富路。

乡村振兴首在产业振兴。双山村整合各方资源,陆续投资近亿元,成功打造京甘泉农业生态科技园,融合农林牧副渔产业、旅游产业、餐饮住宿服务产业三大板块,形成融合发展优势。

也因此,双山村成功入选江苏省第9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单

甘泉街道的时光是慵懒的,在这里新与旧仿佛没有特定的分界线。

2008年6月,甘泉街道姚湾村纳入维扬经济开发区北部拓展新区,随后,周边也开始慢慢拥有了更多产业和工厂,服装/羽绒/旅游用品/玩具/印刷/乐器/五金机械……

产业的发展让古老的乡镇重现活力。2019年,甘泉街道实现开票销售32.19亿元,税收总收入1.2亿元;实现自营出口8402万美元。(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今年5月起,甘泉街道投资4000万元,按农村二级公路的标准,对七泉路全线进行优化改造。

在甘泉尘土飞扬的机器轰鸣声下,是日益成型的交通动脉。工人们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一朝一夕间,已经修整了一大片路面。

行走在路上,还能看见一处新建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根据楼层推断,大概率是洋房,一起期待一下!

从民房拆成平地,从平地又起高楼,继长时间、大范围的新建后,甘泉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

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甘泉街道群众性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设施、器材逐渐丰富、参与其中的居民越来越多,“宜居”乡镇的面貌日益彰显。

伴随着道路、住宅、生态的优化一起到来的是交通便利。今年9月26日起,甘泉新开78路晚、116路晚、117路晚,优化调整332路。

不论是在区域内出行还是从甘泉出发,去往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更加方便快捷。

扬州还有一条“甘泉路”,虽与甘泉街道同名,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不禁疑惑,“甘泉”地名为何这么热?

“甘泉”地名最早起源于一口井和一座山。甘泉山位于扬州西北6公里处,是扬州版图上难得的丘陵山地,过去有士兵驻守此山,为了吃水开凿出一井。井水甘甜清冽,得名为“甘泉井”,此山也因此得名为甘泉山。

图源网络

石栏上镌刻的“甘泉”二字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仍然依稀可辨。井栏边缘被桶绳拉出很多深深的沟痕,亦印证着古井的沧桑岁月。

图源网络

甘泉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千百年来,众多的传说为甘泉山增添了无限魅力,其中发现的汉墓群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图源 | 百度百科

这里先后是多古国的封地及都城所在,诸侯王及一些贵族、重臣多选择这里作为陵墓安葬之地。

目前已经发现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有46座,因此,也流传着“甘泉有墩就有墓,无墩挖地三尺就有宝”的说法。

甘泉山汉墓群已进入第三批江苏大遗址预备名单并公示,将来的某一天,甘泉山或会因为新的考古发现再次名声大噪。

除了省级文保老山汉墓群,辖区内还有陈园、甘泉影视基地等历史人文资源。

明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扬州特色,但甘泉却像个“小透明”,一直默默无闻。不算发达,但住在这里一定是舒服的。

小富即安的生活令这里的人们不再迷恋离家远行,饮个早茶、吃碗阳春面、邻里间谈天说地,成了他们共同的日常。

“平凡,但可贵”,是每个甘泉人都遵循着的生活轨迹。

甘泉的生活,来来往往无新事,但来来往往的人又实实在在地活出了新意。

甘泉的发展,无数人都在盼,应该很快就能盼到了吧。

甘泉山在哪里 甘泉山风景区
甘泉山刻石 甘泉山泉水
甘泉山庙会 甘泉山风电场
甘泉山庄电话 甘泉山大米
甘泉山汉墓群 甘泉山汉墓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故宫游览路线图
下一篇:北京十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