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有景、景中有村,九月的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华丰村天朗气清,风光秀丽,彩虹马路、墙体彩绘和清澈河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亮眼的乡村美丽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丰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修复生态,绿化村庄,发展民宿,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态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民宿“点亮”小山村 村民富了起来
初秋,华丰村凤凰山脚下的茶园仍绿意盎然,一旁崭新的伴山民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3号房今天退房,卫生赶紧搞起来!”“杭州来的客人中午想吃点淮扬菜,记得口味清淡点!”
走进民宿里,保洁阿姨和伙计们正忙个不停。“您有新订单了,请注意查收!”前台电脑的页面上不时弹出弹窗,提醒工作人员。“我们是在小红书上看到这家乡村民宿的,住了三天感觉不错。”来自南京的游客张文宇说。
“2016年1月,华丰村开始打造田园民宿村,之前这家民宿叫‘田园客’民宿,今年更名‘伴山’民宿,经过升级改造,重新上线。”华丰村党总支副书记吴义坤介绍说,目前,华丰村打造了一个长600米、占地1800平方米的“民宿圈”,除了配有花坛、凉亭与室外平台外,旁边就是山林、果树和大片的茶园,让游客走进民宿推开窗,满目都是自然与田园。
游客多了,露营、烧烤等户外娱乐项目也发展了起来,村民收入也增加了。“前些年我都在外打工,现在咱们村的民宿火了,我也不出去了,在家就有不错的收入。”村民尤强生笑着说。伴山民宿共租用村民6栋房屋,“这6户村民每年每户平均增加收入4万多元。”吴义坤告诉记者,“村里对伴山民宿周围20多户居民进行走访调查,他们都有意愿加入‘民宿圈’,村里对投入田园民宿村建设的住户也会有相应的奖补政策。”
河滩“种出”森林村 人居靓了起来
走在华丰村里,“绿黄蓝”三种色彩绘成的彩虹马路通向远方,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村民房屋的墙面上画有漂亮的彩绘,家门口的河水碧波荡漾,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而谈起十年前的情形,村民李翠芬仍记忆犹新,“以前我们村就是个废品集散地,到处都是塑料、饮料瓶、纸箱等废弃物,连脚都没法下。”
十年前,华丰村还有不少钣金加工、羽绒制作、砖瓦厂、小土窑等乡村小厂,这些小厂对生态环境破坏非常明显。2014年开始,华丰村走上生态修复、乡村绿化之路,村里关停、拆除了小厂,将全村2200亩土地全部流转,载种花卉苗木,依托凤凰林场,修复生态。同时,华丰村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河塘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以及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并安排专人对路面、沟渠、河塘、花草丛负责长效管护。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村庄美化工程,拓宽村主干道,硬化环村道路,安装通组路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好了,植被多了,华丰村凤凰山脚下的“茶马古道”也成了骑行爱好者的打卡地。“我们是被茶马古道吸引而来的,在这边骑行很刺激,山里空气也很清新。”许多游客表示,呼吸着山中的清新空气,听着小溪流淌,舒心惬意,越走越有活力。
“现在好了,村里处处鸟语花香,环境太美了,我们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李翠芬笑着对记者说。
央视“捧红”网红村 素质高了起来
“我们村上过央视的,你不知道吧!”“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把我们村拍得可美了,喏,茶园也拍到了!”在华丰村百亩茶园里,村民李美芬骄傲地和记者“安利”。
今年6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镜头聚焦华丰村。视频里重点介绍了华丰村结合自身优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智慧旅游+民宿度假+农产品推销+研学开发”四位一体的特色示范村。央视的聚焦,让全村村民兴奋不已,信心十足,“我是华丰村的”成为最近村民的口头禅。
“环境改变人,村民的素质在一天天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村里旅游火了,游客多了,村民的整体自豪感也逐渐提升。”华丰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培源介绍,美好的环境带给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村民们慢慢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悄然改变。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文化素养,近年来,华丰村建起了图书室、民俗馆等文化活动场地,配备了篮球架和运动设施,同时开展“读书日”“非遗进校园”“村部运动会”等各项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我们在搞好旅游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优秀淳朴的村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游客过来。”周培源说。
未来,华丰村将继续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林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绿色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打造新城康养农合特色农业新名片。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万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