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寺(城门古道: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大西门(二))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笔者上周在《城门古道: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老东门》中提到,中国古代城门名称寓意深远,多用来宣扬文治、武功、威慑、宣抚、教化等目的,但是贵阳内城五门中,却有一个城门的名字非常特别,这就是贵阳内城的“圣泉门”(清朝改名为“振武门”)。

圣泉门就是现在的大西门。那么,大西门为什么会命名为“圣泉门”呢?

贵阳城墙

贵阳城墙在元朝时为土墙,明洪武年间,由贵州都指挥使马晔、顾城改为石墙;明天启元年贵州爆发“奢安之乱”,十月围城,贵阳损失惨重,于是在天启六年大规模扩建、加固。

1927年,周西成购买了贵州第一辆汽车,为修公路拆除了北门及周围城墙,贵州第一辆汽车在紫林庵组装完毕后,过北门开到省府路。

1939年,日本对贵阳进行了“二四”大轰炸,为便于疏散,政府对多处城墙进行了拆除;1942年,更是成立了“拆除城垣委员会”,全面拆除城墙。

贵阳最后拆除的城墙是大西门,城墙石料被贵州省主席杨森拆去建了市西小学。至1946年,贵阳城墙基本拆除。如今只剩下大西门、南明河畔和老东门处的几段残垣断壁!

贵阳城墙:三元宫处

贵阳城墙:人民大道处

三元宫

大西门虽不存,但三元宫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三元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名“三官庙”,为旧时贵阳三大道观之一。

光绪十四年(1888),改名“三元宫”(三元即三官);民国六年(1917),建三层八角阁楼明文阁。20世纪50年代,疏通拓宽市西河,拆除大部分建筑,现仅存明文阁和船楼。

三官大帝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换言之,三官信仰出现时间其实比道教还早,后来被纳入道教体系。

三官庙就是道教主祀三官大帝的道观。在比较大的道观,一般都建有“三官殿”,如贵阳仙人洞道观。

中国民间有“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的说法。

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后演化为元宵节),天官下降人间,为人赐福;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即七月半),地官大赦地狱,消除冤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来到人间,为人消灾解厄。

三元宫:明文阁&船楼

圣泉流云

出大西门往三桥方向走,可到达贵阳著名的间隙泉,明初“贵阳八景”之一的“圣泉流云”。

古人对风景名胜的命名的确让人佩服,如果由我来命名,多半叫作“圣泉流水”,一云一水,实质是云泥之别!

彻底让圣泉声名大噪的是明镇远侯顾成。

明初贵阳都指挥同知镇远侯顾成在圣泉之上建亭,又增设一些人文设施,从此圣泉由自然景观变成了自然人文景观,成为贵州省朝廷官员、文人墨客必访之地。

清朝时,“圣泉”也称“漏汋泉”;民国时期,建筑倒塌、圣泉败落;文革时更是被直接填埋。

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但泉眼已变成多处出口,水量较小(水量丰沛时又从多处渗出)。不过现在观察圣泉,水量在极短时间内往复涨跌,很有特点,值得一观。

顾成在建贵阳石城时,将贵阳大西门即命名为“圣泉门”,可见当时“圣泉”盛名之大,这就是大西门被称为“圣泉门”的原因。

有关“圣泉流云”的具体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进入“黔城无限”个人主页,阅览《微游贵阳》合集。

圣泉流云:明代贵阳八景之一

云峰屯&云峰寺

出大西门往清镇方向走,贵阳—安顺的茶马古道上遗存有云峰屯、云峰寺。

据传云峰寺始建于隋唐年间(笔者存疑)。

明洪武十八年(1385),朝廷在云峰山下的石关村驻军28人,屯田戍守,驻军后来在云峰山上修筑军事营盘,现存石院墙、石寨门。

所以,云峰山是寺屯合一,有点类似安顺平坝的天台山伍龙寺。

据说建文帝曾避难于此(寺中残碑语,但笔者未见到)。

贵州有关建文帝的传说实在太多,但对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我却是持严重怀疑态度,哪儿不能躲藏,干嘛非要藏在朝廷的军屯呢,不怕暴露吗?

山脚有开山祖师塔,半山有崖刻、碑刻(风化严重,字迹难辨)。解放后云峰寺僧散寺毁,现于遗址处复建一小寺。

一路上行,笔者见路边有许多“五加皮”,五加皮既是一味中药,也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云南省及贵州黔西南州普遍食用(枝芽嫰叶焯水后凉拌或用于火锅),铜仁一些地方也食用(清炒或炝炒)。

另:云峰山半山处迁有烈士墓一座。

云峰屯:军事营盘城门

云峰寺:重建之小寺院

黑泥哨古道&牌坊

继续前行至清镇黑泥哨,遗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和牌坊。

此段茶马古道由贵阳大西门出,至安顺,再由安顺通过盘州、晴隆两条路线到达云南。

黑泥哨段古道为青石砌筑,保存较好。黑泥哨为明朝在威清卫(即现清镇城区)所设15哨之一,常驻军人25人,是一个比较大的哨所。

古时商旅为确保安全喜欢在军事哨所处打尖休憩,因此在黑泥哨处自然就形成了街道,供路人餐饮住宿。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既为宣教作用,自然就会建在人多或行人经过的地方了,就如黑泥哨熊刘氏节孝坊。

熊刘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8)。

熊刘氏:大学士刘彬之女,处士熊孔珍之妻,夫早亡,抚养儿子熊天春终身未嫁。牌坊四柱三间冲天式,高515米。

熊刘氏节孝坊不远处,遗存有另一座牌坊基座,牌坊构建散落在地上,具体资料不详。

黑泥哨:茶马古道

黑泥哨:熊刘氏节孝坊

黑泥哨:被毁的另一座牌坊基座

刘左氏节孝坊

过清镇后,至红枫湖镇民联村大梨树组,现遗存有刘左氏节孝坊。

刘左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牌坊为四柱三门二楼式,正额刻“劲节流芳”,背刻“铁石盟心”,高4贵阳城墙遗存:贵阳市大西门三元宫处,南明河畔,老东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云峰屯&云峰寺:贵阳市清镇市观清大道与云峰大道交界处(石关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4刘左氏节孝坊: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民联村大梨树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五陵镇(汤阴五陵:签订承诺书 禁燃禁放落实处)
下一篇:太原天龙(山西天龙救援队:背起迷雾机穿梭各个小区 11天消杀56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