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余荫山房(广州又一座私家古园林修缮完成,被誉“第二个余荫山房”)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的永思堂近日完成了修缮工作,这座被誉“第二个余荫山房”的私家古园林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1月7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探访这座古园林,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和古园人家的故事。

历时三年,这座举人私家古园完成修缮

近日,石楼镇永思堂修复工程正式完工,这项古建修复工程耗时3年。永思堂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玉带河绕流村间,永思堂就在玉带河边。

永思堂又名“朝议第”,原为陈仲良私宅。陈仲良字希亮,号罗山,为大岭村陈柳源堂二十三世孙,清嘉庆十三年考取举人。永思堂建于清道光年间,为陈仲良就任南阳知府后回乡修建的,占地面积2645“修复后的永思堂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也提醒着每一个沐浴其光辉的后人,谨记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的责任。”

永思堂陈氏是大岭村“第一人家”

说起永思堂的故事,陈家健表示,永思堂陈氏是大岭村“第一人家”,“在陈氏宗祠门口竖着五座旗杆夹,都是来自永思堂园主后人。”陈家健说。

祠前第一对旗杆夹,上刻有阴文:“道光乙已(1845年)恩科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陈泰初立。”陈家健说,陈泰初为陈仲良长子,“也是他们家族做官最大的人,正二品。”

记者看到,永思堂大门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一经传世德,七叶绍家声”,七叶是指这个花园有七个宅、七宅人。对联要表达的意思是,陈仲良的七个儿子人人有功名,文韬武略,门庭荣耀,家声远播。

据了解,陈仲良长子是清道光乙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次官、国史馆编修,掌院试翰考。四子为举人、力学研究者。六子为晋千总。七子为广西龙川知县。陈仲良的孙辈又有两个举人,两个进士。到了曾孙辈时,已是清末民初历史转折,还是出了一位秀才。

陈家健表示,大岭村距今已近900年历史,在大岭村陈姓居民大约占80%,村落民居有序地排列在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布局形似鳌鱼,村内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这座古园林,是我们古村中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姣时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腊石(石奇为贵-岭南“腊石”)
下一篇:五陵镇(汤阴五陵:签订承诺书 禁燃禁放落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