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营(1985年战友牺牲,他信守诺言去战友家尽孝,9年后娶战友妹妹为妻)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1985年2月,云南麻栗坡县某前线阵地。

战斗告一段落,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没有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军队驻扎地陷入一片寂静中。

从散会以后,战士胡兴龙就一直拧着眉毛,也不理会挚友方海鹰的连番询问,而是看着他欲言又止。

“兄弟,你想说什么尽管说!”看出了潜藏在胡兴龙眼底的焦灼不安,方海鹰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是我能做的,绝对没有二话!”

胡兴龙闻言深深的看了方海鹰一眼,拉着他的胳膊找了一个僻静的场所,他神情庄重的把手表褪下塞进了方海鹰手里,“兄弟,你也知道明天的侦查任务很艰难也很重要,现在越南人的攻势很猛烈,我担心自己可能没办法活着回来……”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方海鹰气的眼眶通红。

胡兴龙和方海鹰

胡兴龙重重拍他的肩膀,“战场上,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你把这块手表收好。”他看着方海鹰把自己的手表装进上衣的口袋里,才流露出一丝笑容,“请你答应这个请求,如果我们中间有哪个不幸牺牲了,活下来的那个照顾一下对方家里。”

方海鹰握紧他的手哽咽出声,“这本来就是应该做的!”

胡兴龙的目光留恋地看向家的方向,“这表,如果我没有机会了,请你亲手交给我爸妈,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大姐姐早就成家了,还有个小妹在上学,希望你能多多照看。”

方海鹰连声答应,他坚定地告诉胡兴龙,“我们都会好好的!胜利一定属于有准备的人!”

两个年轻战士就这样在木棉树下订立了一生的誓言。

然而事与愿违,第二天,胡兴龙和方海鹰所在的侦察连在任务过程中被敌军发现,为了抓捕我军战士,越南军增加到千人之众,他们一拥而上,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班长余斌带领战士胡兴龙主动结下了断后的任务。

军令如山,在方海鹰的记忆中,最后看到的就是持枪飞奔而去的胡兴龙高大的背影……

胡兴龙

木棉树下的誓言: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1985年8月,安徽铜陵老兴村。

胡绍栋一如往常在地里劳作,饱经风霜的面容上满是对生活、对命运不公待遇的麻木和无奈。

自从2月份再也收不到儿子的家书,胡绍栋和苏营根夫妇就开始忐忑不安,不幸的预感最终成为现实,3月份,部队寄来一个包裹,苏营根抢着上去打开,里面却是自己为参军的儿子兴龙缝制的衣衫。

“他爹,儿子是不是……”苏营根捂住嘴巴,眼泪一滴一滴地打落在黄土地上。

胡绍栋闷头抹了一把眼眶,“别胡说,再等等!”

等着,盼着,邮递员将一封邮件送到了胡绍栋的手中,阵亡两个大字重重地打在二老心头上。

5月,胡绍栋家再度被政府登门,第一次,是欢送子弟兵入伍,这一次,是军区和政府为烈士胡兴龙送来了他用生命换来的“人民功臣”荣誉称号。

胡绍栋和苏营根夫妇

迟来的一等功勋章被胡绍栋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为了还在上学的女儿,胡家两老重新打起精神。

身为烈士家属的他们也受到了政府的关照,但胡绍栋和苏营根知道,他们的心已经随着儿子去了,现在在地里做农活的,只是一具空荡荡的躯壳,在尽着为人父母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胡大哥!”远远的,村民来喊他回家,“你家里来了个当兵的!”

胡绍栋心头一颤,他叫上在别处做工的妻子匆匆回到家,就看到有个穿着绿军装的小伙子站在屋檐下,肩宽腿长,一身正气,像极了那年意气风发从军去的胡兴龙。

“像!真像咱儿子啊!”苏营根看了一眼又一眼,察觉到这股视线的小伙子转过身来,在看到胡绍栋夫妻的一瞬间,就结结实实地跪在地上。

“爸爸,妈妈,你们回来了!”

这是做什么?胡家二老不知如何是好,赶紧伸手想把小伙子扶起来,可他却以头触地,哭得伤心不已,“我是方海鹰,兴龙走之前跟我讲过您二老,现在他不在了,我来做您们的儿子!”

胡绍栋泪眼滂沱地看着这个年轻人,他多想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子啊,可是儿子已经回不来了,他强忍内心的悲痛拒绝了方海鹰,“谢谢你海鹰,兴龙的家书里面经常提起你,但你也是个干部子弟,家里父母俱全的,有困难你来帮助,其他的就不要再说了。”

方海鹰

方海鹰膝行向前抱住胡绍栋的大腿,“爸爸妈妈,我和兴龙大哥在上战场之前就约定好了,无论谁回不来,都要照顾对方的父母,请您二老看看这份遗书,这是我们彼此留存的誓言啊,从今天起,我就是您家的儿子了!”

苏营根深受感动,她抱住这个坚定的年轻人,接受他成为家里的一份子,但胡绍栋却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地进了屋子,方海鹰看着父亲的背影,恍惚间和兴龙持枪离开的身影重叠在一起,他握紧拳头在心里再度立誓。

“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接受我才行!”

拒提干自断坦途:我要遵守承诺

其实,方海鹰为了遵守承诺,失去了很多东西。

方海鹰(左)

1985年2月的那场惨烈战役过去后,方海鹰因作战表现优异,获得了军队提干的机会,一个小战士眼看就要一步登天成为高级军官,方海鹰却选择了拒绝。

“首长,我要退伍,我要履行和胡兴龙大哥的承诺!”

部队首长十分惋惜这位优秀战士的离开,又被他重信守诺的责任感深深打动。

“你确定不后悔?军校意味着荣誉,你放弃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未来的前途,这些你都考虑清楚了吗?”

方海鹰意志十分坚定,“我相信如果是我牺牲了,兴龙大哥也一定会做出这个选择,”他掏出遗书双手递给首长,“身为军人,我不能背信弃义!”

方海鹰

首长最终批准了退伍申请,方海鹰就这样回到了家中。

8月25日,他甫一回家就跪倒在父母面前,向父母讲述了自己和战友在木棉花下的承诺,父亲深明大义,对此表示了支持,但是母亲舍不得他,“你是不是傻!想要养人家的父母,多拿点钱不就行了,何必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

方海鹰苦口婆心,“您有4个儿子,但兴龙大哥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不孝,以后您只当没我这个人。”

眼看他心意已决,母亲也只好点了头,于是,就有了8月26日方海鹰跪拜胡绍栋夫妻的那一幕。

自从那天以后,方海鹰就住进了胡家,第四天,部队传来一则消息,兴龙的妹妹桂兰可以参军,询问胡家是否同意,当时桂兰还在上初中,胡家两老既骄傲又担忧,胡桂兰自己主意落定:“爸爸妈妈,我想去参军,想去经历哥哥经历过的一切。”

方海鹰全力支持,“桂兰,爸妈我会照顾,你放心!”

苏营根

胡桂兰继哥哥之后成为了一名军人,胡家两老再无精神寄托,方海鹰则承担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他处处以胡绍栋夫妻的儿子自居,田间地里家里的活都抢着去做,持枪的手渐渐布满了繁重农活的痕迹。

当了年底,方海鹰再度拒绝军校的机会后,由部队安排在铜陵发电厂获得了一份工作。

老兴村距离铜陵县足足15公里的路程,为了能够每日往返胡家,方海鹰买了自行车,白天上班,晚上回到胡家做家务,无论老人有什么要求,他都及时去做,村里人人称道他的善行,苏营根渐渐把他当成了儿子看待。

然而,胡绍栋却始终思念胡兴龙,并不认方海鹰的一声“父亲”。

方海鹰

1988年的一个冬夜,胡绍栋做完一天的活计后突然胆囊炎发作,此时方海鹰就住在胡家,听到苏营根的大声呼救,他立刻起身冲过去把胡绍栋背在背上,天寒地冻,方海鹰甚至来不及穿鞋子就冲出了家门。

好不容易到了卫生院,眼看着胡绍栋在医生的救助下转危为安,方海鹰才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松了口气。

“大伯,你儿子真是这个!”医生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急的鞋都没穿!”

胡绍栋躺在病床上,闻声看过去,就看到方海鹰的脚上一片鲜血淋漓,回想起风雪之中方海鹰的急迫和连声的呼唤,他热泪盈眶,真正的接受了这个半路的儿子。

方海鹰

与妹成婚组家庭,一生奉养重信义

1990年10月,兴龙的妹妹桂兰转业回乡,在部队安排下进入铜陵银行系统工作。

多年未见,曾经那个少女早就长成了明艳动人的大姑娘,军旅生涯又为她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魅力,再加上一个“铁饭碗”,胡桂兰回乡不久,提亲的人就络绎不绝,但她一个都没有同意,目光不时地扫过她的“方大哥”。

其实她早就对方海鹰产生了感情,在部队的这些年,每次探亲都能见到方海鹰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他沉稳寡言,干活利落,对待家人也是温柔体贴,明知道方海鹰是父母的义子,是代替哥哥来照顾自己一家人,胡桂兰的一颗心却不自觉的向他靠拢。

方海鹰自己早就有所察觉,但想起兴龙曾经说过“照顾小妹”的话语,他心里越不过这个坎,就一直假装不知道,只把桂兰当妹妹看待。

方海鹰和胡桂兰

可两个人住在一家里,彼此隐藏的情愫是瞒不了人的,胡绍栋二老看在眼中,在分别了解了两人的想法后,就做主同意了他们的交往,在家人的祝福下,1995年,方海鹰和胡桂兰喜结连理,在同事和战友的操办下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婚后,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方海鹰和胡桂兰在县城买了一套小区房,2年后,儿子小鹰也出生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抚平了老人的伤痛,一家五口自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但随着烈士塔的建立,温馨的生活逐渐被打破,荷花塘小区毗邻烈士塔,从窗口就能看到高高耸立的塔顶,自那以后,胡少栋夫妻就开始神思不属,也不外出遛弯,总是盯着窗外的塔看个不停,方海鹰十分担心,但和妻子劝慰了很久,老人的情绪都没有得到缓解。

胡桂兰

2006年的清明节,方海鹰下了班就回到家中,却怎么也找不到胡绍栋夫妻,他焦急地四处打听,在邻居的提点下最终在烈士墓前发现了伤心的二老。

“海鹰啊,我实在是不甘心。”胡绍栋摸着烈士墓碑哭得浑身颤抖,“你看这个娃,人家也是越战一等功,生离死别了也能回到铜陵,父母想见就能见到,我的兴龙还孤零零的躺在云南……”

胡兴龙之墓

方海鹰知道,想要将位于云南烈士陵园的胡兴龙之墓迁回铜陵,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能够安慰老人的悲痛之情,方海鹰开始寻找别的房子,2007年,方海鹰贷款20万,在距离烈士塔比较远的小区又买了一套新房供老人居住,为了能够让他们尽快走出悲痛中,方海鹰谎称这里是高档住宅区,禁止搬旧家具入内。

胡绍栋一家

老人点点头,方海鹰趁机安慰他,“您的旧木箱里面全都是兴龙大哥以前的东西,爸,我知道您一直想去云南看看兴龙大哥,但是路上太远,您的身体又不好,不如我们去烈士塔给兴龙大哥立个衣冠冢,这样以后想他了,也能过去看看。”

胡绍栋点头同意了,2008年,方海鹰携家带口来到烈士塔的胡兴龙墓碑前,拿出老人存放已久的旧木箱,木箱里装满了兴龙从前用过的东西,在墓前,他们打开书信一封封的读出来,再投入火中,青烟打着旋飘上天空,一如胡兴龙也在认真的倾听。

方海鹰看着墓碑流下眼泪,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不负所托,兴龙,你安息吧!

方海鹰和胡桂兰

方海鹰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还荣获了政府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还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他的故事也因此流传于大江南北,这份木棉树下的深情厚谊,最终酿造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佳话!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八步区天气预报(八步区天气预报)
下一篇:通辽天气(通辽天气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