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光《新会县志》江门地图里,找不到常安路,那是因为常安路在清朝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条河涌,叫“常安涌”,常安常安,就是希望以后能常安乐、永太平,不再受离乡别井之苦;常安涌两边分别叫长安街、长兴街,形成一个社区,人们称“常安坊”。
众多酒楼中最有历史,最著名的莫过于有新会人余亮臣、余球父子经营的冈城酒家。
当年冈城酒家广告语“饮誉廿余载雄视全新会”,那种傲视群雄,邑中舍我其谁的气势跃然纸上。
而冈城酒家民国时期最高光时刻,莫过于是当时接待了抗战英雄——常德保卫战的余程万将军。
1946年,抗战胜利,余程万将军9月6日从三埠搭新联安渡到达江门,6日早上7点新会余族风采堂士绅在冈城酒家开欢迎会迎接抗战英雄。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的文史资料和剪报关于新江大酒店的记录只局限于文字,地址都只是标注常安路。常安路众多建筑究竟哪一座是呢?又或者是否已经拆除改建呢?抱着这些问题小编询问过不少本土文化人士。结果都一无所获。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益于李焱先生的支持,提供了当年新江大酒店建筑蓝图,令到小编可以考证到新江大酒店。原来它就是楼高四层处在常安路口东侧,昔日大同戏院旧址上。
昔日的新江大酒家(区小健摄)
新江建筑蓝图(李焱先生藏品)
可能不少读者看了正面外观图和建筑蓝图都有疑问,很难考证是否为同一建筑。小编刚开始也一样存疑,但当看到楼层剖面图就完全可以证实,这就是当年的新江大酒店(弯角设计,三、四楼露台一一相对应)。
新江酒店的露台(右)
新江三、四楼层剖面图(李焱先生藏品)
留意图纸左下角,标注了当年图纸测绘人林进绍地址,长兴街28号二楼,也就是现在常安路西侧的旧称,这同时也印证了常安路前身为长安街和长兴街的历史。
繁华的长堤码头
抗战胜利后,各地交通逐渐恢复,侨汇畅通,客商来往增多,华侨带大量资金回乡探亲。大量人员、资金涌入,令到侨乡市面一度繁华,饮食之风复盛,酒楼茶居应运而生。
新江大酒店的广告
1946年,新江大酒店开张营业。司理人李发(饮食同业公会理事长),协理杨惠波。酒店是合股开办的,大部分都是华侨投资,资金港币十万元,华侨投资占60%,实力雄厚,雇有职工180多人,楼高四层,2楼为大堂茶座,3楼厅房,4楼音乐茶座,天棚为露天茶座,可以摆下盛筵百桌,中西菜式皆备。叫卖点心改用车仔推送,门面装修、当时就以富丽堂皇著称。开业时大放鞭炮,非常热闹,盛况轰动一时。
根据区小健先生的回忆,其堂兄在八十年代的婚宴就在新江酒店筵开,可见该酒店历史悠久。
新江酒店楼顶方向俯拍常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