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米。大门上有邓小平题写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十个大字。题词原件目前已在重庆市博物馆(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存,这也是一件见证重庆发展历史的珍贵文物。”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门。吴汪洋 摄
灯会、露天电影、冲浪、“打火龙”……
你印象最深的文化宫活动是什么?
除了灯会,你印象最深的文化宫活动是什么?
这个问题,1000个老重庆人可能会有1000种答案。
对于知名摄影家、重庆市渝中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罗大万而言,文化宫的露天电影,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元素——
每到傍晚,文化宫票房窗口前,总会排起长队,人们提着小板凳买露天电影票,《铁道游击战》《地雷战》《林海雪原》《红日》……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
“那时我都还是小孩儿,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文化宫的露天电影,是大家重要的夜生活。”罗大万回忆,“当时我们家住在南纪门,大人们都是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提着小板凳去排队买票。后来放电影的地方修起了石条座位,大家才不用多远八远地拿着板凳儿去看电影了,轻松了不少。”
在罗大万的照片库中,还保留着诸多文化宫的活动记忆:菊展、灯会、球赛……“上世纪80年代,文化宫里的篮球场还举行过‘打火龙’表演。”罗大万说,当时自己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震撼的表演,“人们聚集在篮球场周围,表演时火花飞溅,很壮观,这么多年了,我印象依然清晰。”
文化宫举办的菊展活动现场,图片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资料图)罗大万 摄
“以前一直觉得文化宫游泳池的‘梭梭滩’很高,但工作之后再次与它重逢,发现好像又没那么高了。”唐嵩回忆,作为在两江之畔长大的重庆崽儿,第一次体验冲浪,也是在文化宫。
在上世纪90年代,文化宫开放了泳池冲浪,这吸引了诸多重庆人前往,“对我们这些娃儿而言,当时冲浪真是一种新鲜事物。夏天家,尤其是暑假,几乎每天都惦记着去游泳和冲浪,觉得好耍惨了。”
当年,市民在文化宫里的游泳池体验冲浪。(资料图) 罗大万 摄
蝶变归来
铭记宝贵城市记忆
如今在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中,如何让文化宫蝶变归来?
据介绍,在保护提升工程中,相关部门以“原真性、整体性地保护修缮不同层级的文物、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构建了具有纪念意义的“一轴多支”文化空间结构。
即提升打造“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中轴,以步行优先,贯通贺龙广场到文化宫中门架设上跨天桥,解决人行交通;开放文化宫中门和后门通道,串联历史资源,展现西南大区时期历史风貌;还新增邻儿童医院、春森路和文化宫大剧院三个人行出入口,增强了文化宫开敞性。
文化宫景色。吴汪洋 摄
●?保护修缮了大剧院、文化宫大门、红星亭等文物和历史建筑,整治其他建筑风貌,提升建筑内部设施品质;
●?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环境品质;
●?新建了带有72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库,计划连通儿童医院等三处现有停车库,缓解儿童医院停车难问题,让交通和停车得到进一步优化。
文化宫里大剧院。(资料图)罗大万 摄
文化宫大剧院,摄于2023年1月。吴汪洋 摄
在文化宫大剧院前的广场上,有两棵只露出树冠的大树,而树干竟然被“藏”在广场地面下。
相关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广场地下修建停车库时,为了保护大树,特别为古树修建了天井,让它们在原地继续生长。同时,还为道旁的古树让出了诸多空间。通过这些方式,保护了近百棵古树。
文化宫中的古树。吴汪洋 摄
“规划明确保护古树名木,保留现状大树的具体要求,并对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前广场、贺龙广场等景观绿化提出保护提升设计,构建绿地、山体绿化、广场绿化、建筑绿化的多样绿化层次,让三个片区绿化成体系、成脉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在漫步游览中,感受到重庆的历史风貌,铭记这段宝贵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