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程:我在日本居酒屋打工,需要陪中老年男人聊天-好色屋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万程】

最近热播的中国版《深夜食堂》成功带起了一波节奏,大家在吐槽的同时也纷纷好奇,日本真正的深夜食堂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其实说到日本的饮食场所,居酒屋绝对是必须要打卡的地方。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居酒屋这个词,还是小学疯狂听周杰伦卡带的时候。在那张后来被称为撼动整个华语乐坛的专辑《范特西》中,有一首歌叫《忍者》。周杰伦用他那招牌式的咬字不清的说唱,一连串地吐出方文山精心填写的、充满东洋神秘气息的歌词:“居酒屋里的小神龛,离铺满鹅卵石的玄关差不多一米宽的信仰,我坐着喝味噌汤……”

一晃14年过去,我在国内大学毕业,只身来到日本留学,第一晚我就找了家居酒屋想体验一下当地的饮食。那天吃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进了店四处张望,想看看居酒屋里有没有神龛,结果从饭前观察到饭后,都没有找到。

后来在日本,我去居酒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可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在东京的居酒屋里见过神龛。我开始质疑,方文山是不是只是无心写了一句歌词,台湾酒馆里放关二爷像,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日本居酒屋里就会放神龛。为了验证居酒屋里到底有没有神龛,我开始查阅关于日本居酒屋的相关资料与历史。

居酒屋的演化

说居酒屋,得先从酒开始说起。

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寺院、神社等宗教机构开始负责酒的酿造与提供,且仅供贵族享用。到了平安时代之后,酿造酒的权利逐渐下放,民间出现了“酿造屋”这种专门从事酿酒事业的生意人。但酿造出来的酒依然绝大多数只能供给贵族阶层,平民饮酒是被王族所禁止的。往往只有到了重大节日的时候,平民才能够尝上一小口酒。

日本古代造酒司遗址

直到镰仓时代,由于货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向新兴阶层武士专门提供酒的酿造屋开始兴起。这些酿造屋被称为“好色屋”,顾名思义,它们不但提供酒精,同样也提供色情服务,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青楼。到了镰仓时代的末期,社会风气进一步开放,酿造屋终于开始向另一个阶级——商人开放。有了资金充沛的商人们的贡献,酿造屋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了室町时代,酿造屋由于本身提供特殊商品的原因,相当于拥有了一定的权力,成为了幕府的征税对象。因为有高额的赋税压力,酿造屋就有了获得更多利润的动力,开始积极地向一般平民贩酒。

同时,在室町时代,酿造屋也进一步分化开来,主要卖酒的叫“酒屋”,除了卖酒也卖茶的叫“茶屋”。由于茶和酒慢慢演化成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战国时代里各大名们都非常重视自己领域内酒屋和茶屋的发展,并给于便利支持。

江户时代的茶屋


江户时代的居酒屋招牌

不过,居酒屋文化真正开始兴盛的时期,还是江户时代。这个时候的酒屋,已经演化成不单单卖酒,同时也提供简单的下酒菜,提供场所让人们慢慢酌饮。这些酒屋为了与传统的只卖酒的酒屋区分出来,在店外一般都会贴上“居酒致し候”(可以久坐畅饮)。于是乎,慢慢这种小酒馆开始被称为居酒屋。

由于在店里待的时间变长,人们自然而然开始交流打发时间,居酒屋逐渐又被赋予了地区内社交场所的功能。根据1811年的日本文化调查,当时仅仅在首都江户的居酒屋就已达到了1808间之多。这也足以见得居酒屋在当时社会中所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治时期,由于积极引进西方事物,大批洋酒涌入日本。啤酒和威士忌逐渐受到了日本民众的追捧,传统的居酒屋也纷纷引进这两种洋酒。不过当时洋酒的价格普遍是日本清酒的数倍以上,所以能够经常性饮用的大多是达官贵人。1899年,在东京的繁华地段银座,诞生了第一家专营啤酒的西洋风居酒屋,名叫“惠比寿Beer Hall”,众多社会名流趋之若鹜,很快引发了西洋风居酒屋开设的风潮。

东京惠比寿啤酒博物馆陈列品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新立湖滑雪场
下一篇:贵阳西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