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金 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笏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拼搏实干、砥砺奋进的2022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勠力同心、务实笃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2022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地区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稳居全区第一;限上销售额826%;规上企业产值10亿元,比增135亿元,比增666万㎡,丈量土地1970亩,迁移坟墓980坎,签约 613户。清塘大道北侧地块十一、十二、省招物流园、度田安置区、四新安置区等7个项目地块净地交付,八二一大街南伸、度田路、欣业路等5条市政道路完成征迁。市第一医院新院区、莆田一中秀屿校区、市实小秀屿分校、鲍鱼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秀屿福道、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有序启动前期工作。
综合实力有效提升。今年以来,镇域经济呈现多点开花,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铜锣湾·万达广场盛大开业,力高·仟喜荟正在快速推进,澳德状元里、柒号院、迎宾府、兰亭雅居等品质楼盘拔地而起。推动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诚壹食品、天石源、聚力电机、鼎兴纺织、亿泰塑胶、百合冷链、龙飞科技等多个项目相继落地。土海湿地公园、西天尾夜市经济繁荣。2022年苏塘村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由合作社控股,向外招商引资。
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2326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9万吨,总产值175亩,土地复耕91365%,土地复种75684%。全面推行田长制,当好耕地“守护人”。
(二)提升城镇品质,交出城镇建设的“靓丽答卷”
乡村振兴有引力。“党建+”新路子迈出乡村振兴“大步伐”,积极探索“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路线,立足乡村特色,以珠坑村土海碧水源生态农场、苏塘村农业综合体等农业经济合作产业为试点,大力培植壮大农业优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多元发展。紧盯苏塘村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推进各村种植业发展,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给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珠坑村将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活化,有效带动村民增收。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惠农+电商”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走出一条加工生产与农业发展相得益彰的振兴道路。始终坚持对传统工艺及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重点打造突出优势产业。在“特”“精”“美”上下功夫,已成功申报下郑草竹编、北埔凤山寺巡游、陈氏根雕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推进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民间技艺体验式规模化产业区规划。
生态环境亮成效。积极落实市“1号河长令”,大力推进“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依托莆田市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河长、河道专管员通过“巡河助手”手机APP,履行巡河监督职能,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畜禽反弹复养整治,督促整改“散乱污”企业5家,辖区餐饮店已安装油烟净化器、油水分离器180家,强化扬尘污染防控,推进“污水零直排”试点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污水管网主干管已铺设23228万平方米。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村庄编制规划工作进度,截至目前,全镇共有6个村已完成村庄编制规划,办理通过建房审批25宗。
(三)迸发基层活力,交出社会治理的“精彩答卷”
安全生产常态化。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开展“严排查、严整治、严监管”、“严整治、促提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促提升等活动,重点加大对消防安全、校园安全、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寄递物流等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共发现安全隐患 372处,已整改372处,建立微型消防站28个。推进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高效处置隐患问题房屋165栋,确保辖区生产生活安全。
安定稳定高效化。深入推进区“432”、镇“3456”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今年来,全镇办理信访总量共807批 1302人次,及时受理信访件率及按期答复率均为100%,一次性办结率975949万元,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2921 人,发放补助资金306公里。
(五)立足作风转变,交出政府建设的“ 满意答卷”
加强效能建设。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检查考评为抓手,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有力推动全镇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重大行政决策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执行,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区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提高服务水平。便民服务中心坚持“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群众满意、追求卓越”为重点,真正零距离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共受理事项31万人次,来访咨询1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限上商贸业贸易额增长12%。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谋转型,提质效,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力提升产业质效。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商业街区,依托铜锣湾万达综合体,培育城区核心商圈。利用商业区内楼宇,积极打造众创空间,聚焦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电商类、服务类、科技类等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升级改造笏石夜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公司化运营,加快探索商业区集团化管理步伐。做好推广宣传,力争打造一批受大众追捧的网红地、网红店和网红商品,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激发商业区活力。
全力推动消费回升。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依托“全闽乐购”,开展消费惠民行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多渠道增加家政、养老、育幼等服务供给,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大力支持西天尾街、土海等夜市经济发展。高效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提升农民电子商务意识,完善电商服务,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兑现企业降本减负惠企政策,扎实做好企业帮扶纾困工作,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和“零跑腿”办件比例,提升企业服务和项目落地效率,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二)高起点,优项目,构筑产城融合新格局
聚焦项目重点。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基、项目为要,抢抓机遇,加大项目、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立足“十四五”规划,结合发展大局和我镇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眼1园4片区,重点谋划“1234”项目、市政道路、民生项目以及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笏石大道、鲍鱼产业园、物流港、园区三期、毓英学校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岐厝、坝津、秀山等村安置区地块征迁。有序推进清塘大道南侧地块一、北侧地块十一等土地出让,积极做好珠坑安置房、梅山安置房建设。
攻坚项目难点。积极推进2022年结转遗留项目的后续扫尾工作,结合实际,认真摸排、充分调研,有针对性的制订科学、合理、精准的项目征迁扫尾方案,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按期完成。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制度,对项目前期谋划、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进行全时段跟进、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重点突破坝津片区、城东片区、园区三期、再生水厂等项目,确保快速推进、按期完成。
突出开放招商。依托辖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瞄准重点区域和产业前沿,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以打造“四城”:力高木业城、药械城、永福电商城、万达商城为方向,坚持招商引资与服务企业两手抓、两不误,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力促招商引资成果实实在在落地转化。坚持“求质、求大、求实”的原则,由数量型招商向质量型招商转变,举全镇之力,全员招商,紧盯“投资大、效益高、前景好”的项目,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引进一批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和笏石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提品质,强配套,绘就美丽城镇新蓝图
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做好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加强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社会企业深度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围绕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结构,以苏塘村省级试点村和温东村市级试点村为示范带动,推动示范带建设向其他村庄延伸。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在全区率先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农民增收,规划建设休闲农业基地,建立种养循环的生态化休闲采摘园,并引进台湾特色果苗栽种。探索打造集休闲观光与教育研学于一体的有机生态果蔬基地,引种高价值、富有特色的经济作物和相应的种植技术。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开展美丽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市“1号河长令”,开展“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严格抓好木兰溪土海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动天马村桥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布局,加快垃圾收运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绿盈乡村”创建。统筹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畜禽养殖反弹污染防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有机更新,全力推进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莆田一中秀屿校区、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区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市第一医院新院区,推进区博物馆、体育馆建设,提档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完善公共交通配套,推进高铁福厦客专、联十一线、 秀永高速莆田站互通等干线建设,加快建成笏石大道、西马二路二期、笏西街等市政道路。建设顶社河步道、五侯山“福”文化长廊等休闲文化节点。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农村公路“路长制”,提升农村路网管养水平,打造循环畅通的交通体系。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保持治违控违高压态势,确保“两违”零新增,严格落实“田长制”、“林长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传文脉,重民生,构筑幸福生活新高地
培育文化惠民风尚。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借助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契机,发挥老城区商贸文化中心优势,着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谋划建设,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推动老字号传承发展,支持引导下郑草竹编、来垞线面、炮厝灯笼等品牌守正创新,打造爆款产品,守好金字招牌,激发老字号新活力。加强对北埔凤山寺巡游、陈氏根雕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抓好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保护,挖掘人文内涵,留住乡愁乡韵。强化移风易俗,有效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城区校扩容、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普惠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高标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居民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推进民生养老院项目,建成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对标“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守好食品安全底线,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社会救助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完善儿童、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全面推进“健康笏石”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扩大一体化村卫生所覆盖面,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力推进参保精准扩面,坚持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水平,全方位护佑人民健康。严格按照国务院“二十条“、“新十条”和“闽十三条”等优化措施筑牢防疫屏障。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信访积案大攻坚、公共安全大整治、基层基础大提升”四大专项行动。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信访和矛盾化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紧迫感,围绕“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提质量”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维护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深化雪亮工程建设, 推进“综治+”治理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强化电信诈骗专项治理攻坚力度,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反电诈持续施压,逼投劝返下功夫、出狠招,强力劝返涉诈人员。紧紧围绕“平安笏石”的建设大局,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定期组织好十七个专项检查,重点强化消防安全、道安整治、房屋安全、危化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局势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开启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依法行政守规矩。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工作落实,大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接受巡察、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用心为民勇担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更广泛地倾听民声、掌握民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真心关怀安危冷暖,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多出新招硬招实招,该办的事“事不过夜”“马上就办”,难办的事想尽办法办、攻坚克难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清正廉洁筑防线。坚决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化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严格执行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建设群众满意的廉洁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