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当阳市庙前镇庙前村,当地人脱口而出一个字:煤。
随着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淘汰煤矿落后低效产能。2012年,庙前村煤矿全部关停,留下百孔千疮的山头。
“煤老板”变“米老板”
谢琴曾是一个煤老板。2002年,她与丈夫在村里经营一个年产3万吨的小煤矿,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2007年,谢琴家的小煤矿被列入落后产能后关停。
挖煤这口“饭”已经吃到头了。“要想寻出路,饭得换,碗也得换!”
如今,公司旗下合作社已吸纳社员460余户,拥有1000余亩有机水稻示范种植基地,15em; margin-bottom: 133;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砍树人”变种树人
“以前砍树送到矿井,山头都是光秃秃的。”胡玉明回忆,开矿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万吨煤产量约需坑木近200立方米,一立方米需要15em; margin-bottom: 133;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2002年,胡玉明将自己经营的煤矿卖出,投资木耳。“不砍树,不挖山,哪怕少挣也心安。”始料未及的是,由于挖煤导致村里空气、水体污染物严重超标,木耳长不大。85em; margin-bottom: 133;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2005年,村里号召种植湿地松。胡玉明拿出所有资金,买下1000亩山地。此后9年,他沿山栽种10万棵湿地松。去年,其中100亩湿地松进入成熟期,一棵树能卖松油5元到7元,每亩100棵树,收入近7万元。到了梅雨季便采卖松菌,还可创收上万元。
煤矿曾带来“黑色财富”,也给不少村民带来过伤痛。
离黄定权家不远,有两个矿井。以前,每当运输车往来,散落满地煤渣,村里洒水降尘,地上黑水横流,煤炭倒进堆场时,煤灰遮天蔽日。
通往市区的烟远路,正在升级为省道。“等路修好,就把意杨卖了。现在市场价格好,8亩能卖近3万元。”黄定权的眼里透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