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打开乡村振兴之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竹艺,打开乡村振兴之窗

非遗

关于一人、一物、一地

往往在不经意间化作一缕乡愁

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柔软

千百年来

非遗与乡村同命运、共兴衰

结下了不可分离的缘分

6月30日上午,桂花镇石门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用竹艺打开乡村振兴之窗”。本次活动主要以讲座和现场交流的形式,打开了石门村村民认识竹艺,利用智慧和文创增加竹资源附加值的思路。

在桂花镇石门村一带,拥有连绵五十里的万亩竹海,这里以发展慈竹产业为主,慈竹种植面积达8000亩。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竹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等原因,也使得当地竹资源的利用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和文化创意水平低,没有充分挖掘出特色资源的附加值。

为促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合石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石门村联合桂花镇、彭州市非遗协会,经过三个多月的交流、研讨,在今天举办了竹艺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非遗协会会员、成都鸟笼博物馆馆长陈静,为大家讲述了竹编的发展历史及表现形式。

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彭州工匠、彭州市创意人才、川派竹雕代表人物、彭州市非遗协会监事长、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隆丰街道桂花林村党总支部书记周禄平为大家分析了石门村竹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今后,石门村还将借助非遗协会的其他优势,开拓竹餐、茶文化、非遗体验小场景等,将这些非遗成果引入竹艺石门村,为石门村的发展助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非遗元素无疑将给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潜力

而乡村振兴也将让非遗传承更富活力

非遗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其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相互助力

彭州市拥有非遗项目84项,位居成都区市县第一。近年来,彭州非遗在助力乡村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彭州白瓷建立了从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非遗产业链,运用传统刻花、划花、印花为特色的72道制瓷工艺,复兴了彭州白瓷宋代磁峰窑的泥料、釉料配方,开发了非遗白瓷、创意白瓷、疗养白瓷、多彩白瓷、白瓷+等五大产品系列,呈现彭州白瓷的艺术价值,找到彭州白瓷的传统价值再现。彭州白瓷还带动日用品陶瓷转型升级和产值提升,保障更多人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九尺镇竹艺有“板鸭之乡”之称,九尺板鸭完整产业链已形成,传统化、现代化、规模化同步发展,是百姓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从事板鸭制作、销售及上下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销售量达1300万只,产值过8亿,是九尺镇的支柱产业。

九尺镇结合年节文化和民俗文化,举办九尺板鸭美食节13届,2014年,彭州九尺板鸭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7年,世权食品、梁老二板鸭店先后成功转型并获得SC认证,九尺板鸭制品进驻超市、机场,以板鸭制作为中心,以土鸭孵化、养殖、鸭肠鹅肠火锅、餐饮、羽绒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纷纷兴起,并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链。

湔江黄茶助力彭州茶产业发展,以生态的“自然农法”种植理念,带动村民打竹艺理古茶山,为村民年增收13.7万元,为镇集体经济公司年创收36万元。

川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振兴川剧竹艺文化,打好彭州“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剧)”名片,近年来彭州大力开展川剧进校园和川剧小镇打造工作。

天府路小学连续七届荣获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展演一等奖,曾两次获得“中国少儿小梅花最佳集体节目奖”。隆丰小学蜀之韵少儿川剧艺术团荣获成都市川剧比赛一等奖,2022年荣获“全国戏剧小梅花集体奖”和“春蚕奖”提名奖。以川剧元素为主要特色的海窝子古镇,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也是让非遗焕发生机的重要方式

下一步

我市将充分释放

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非遗的集聚效应

打造消费新品牌、新场景

期数:2776期

文:梁丹 彭州市文化馆 品鉴彭州

图:张鸿

编辑:梁丹 责编:龙洋 编审:马山山 叶韬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美国得克萨斯州,德克萨斯州城市排名?
下一篇:哈西客站,哈尔滨站到融创乐园坐车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