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红色村庄”的红火日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史艳涛 袁召玉 韩中华
最美人间四月天,清风拂絮柳生烟。支部引领党旗艳,红色基因永绵延。渑池县仁村乡大水沟村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村庄”,在该村的入口处,一块枣红底白字的“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1938年2月,为恢复发展渑池党组织,以适应抗战形势需要,根据洛宁中心县委的指示,中共新安县委派共产党员刘书景到仁村乡大水沟槐圪塔村开展党的活动。刘书景经常向在学校教书的亲戚赵进(槐圪塔人)和郭勇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进行革命思想河南省渑池县教育。因为是亲戚关系,她们三人都居住在赵进家。5月,由中共新安县委批准,赵进、郭勇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了仁村学校党支部,这也是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4月23日,仁村乡大水沟村村委委员李艳红介绍道。
作为“红色村庄”,大水沟村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老区精神化作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坚持发挥红色河南省渑池县党建领航的带动力,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充足的动力。田间地头,村干部们正挨家挨户查看辣椒苗的生长情况,确保按时移栽到位。辣椒作为大水沟村的支柱型产业,其中育苗、移栽、管护、采摘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为当地群众就近务农提供了便利。
“我们党员干部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家中,谈种植政策,讲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搭建合作社平台,流转土地200亩,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集体发展辣河南省渑池县椒100亩,在种植、管护、采摘过程中,可安排留守妇女50余人就地务工。”仁村乡大水沟村村委委员赵长保说道。
近年来,大水沟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河南省渑池县立足集中连片耕地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支部引领、示范带动、政策扶持、技术保障等举措,引导群众发展短、平、快的辣椒产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带动剩余劳动力就地创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步,大水沟村将继续在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思路,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接续流转土地,以辣河南省渑池县椒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吸纳更多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把‘小辣椒’做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齐力奏响‘椒’响曲,循序渐进创‘五星’。”仁村乡大水沟村党支部书记邵红旗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