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从田野到工厂,智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 从乡村到城市,从田园到工厂,各行各业都在耕耘属于自己的“丰收”。本期“央广网视”,展现全国各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奋进步伐”。
小暑时节前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温居高不下,农民利用早晚的清凉时段,加紧浇灌抗旱保苗、农耕追肥、防虫除草等田间管理。图为花卉专业合作社在夕阳下加紧除草保墒保苗。(央广网发 高新生 摄)
在水稻制种夏管关键期,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各水稻制种基地的制种大户正组织村民积极开展田间管护工作,为制种水稻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图为村民在田间开展除杂株作业。(央广网发 陈昆 摄)
在农业大省黑龙江,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融入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襄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的玉米地号中,三台中耕机械正在为生长中的玉米追肥。(央广网发 杨明明 摄)
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阿克东村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在藤架上。当地老旧温室大棚的改造升级,铺就了强村富民之路,也实现了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央广网发 冯思远 摄)
7月的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一排排光伏发电面板正把炽热的阳光转换为洁净电力,清洁能源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结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央广网发 宋福星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位于黑龙江省的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和绥芬河铁路口岸运货量均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互惠的重要载体。图为绥芬襄河农场河铁路口岸整装待发的集装箱。(央广网发 曲艺伟 摄)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不断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助推科技产业优化升级、企襄河农场业提质增效。图为当地某科技型企业的生产线上,技术人员在赶制订单。(央广网发 王旺旺 摄)
在安徽省来安县,一家生产大尺寸单晶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40天,创造了项目建设业内速度之最。图为该公司的智慧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 摄)
智能终端产业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产业集群的重要襄河农场组成部分,当地已经聚集了38家智能终端企业。图为比亚迪望城区工厂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央广网发 尹国旗供图)
(央广网记者 李红笛 彭华 邓玉玲 任重 马俊玮 姜茸 罗晓英 张宣剑 韩晓余 唐奇云 见习记者 李芳森 实习生 牟晓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襄河农场”客户端。欢迎提供襄河农场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