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天妃庙
关注南阳老建筑,聚焦城市历史文化遗存
天妃庙
?白水
?
新街不长,五百米的样子。
从解放路过菜市场不远,往西接上朝山街就算到头了。
在南阳以往的老城壳篓儿(南阳方言,狭小范围里)里,新街临河靠边,应该是相对于城区的老街巷属于新辟街道,故得此名。
但也就是这条小寨门内不起眼的街道,林林总总地汇聚着好几座寺庙(三皇庙、三官庙等)。
天妃庙就在其中……
?
图为正在修复的三皇庙
天妃庙在现新街正对淯阳天妃庙桥口的中间位置,坐北朝南,被一栋破败的四层老楼遮挡着,若不是刻意寻找或不熟悉南阳老城的情况,很多生活在周边的居民都未必知道它的存在。我最近一次去探访,也是自解放路、穿菜市场,绕经一个海鲜夜市摊和一个练车场,天妃庙方才又见到早已没了昔日繁盛香火、殿阁嵯峨的天妃庙。
“天妃”、“庙”这个组合,确实也让我困惑费解了好一阵子。
之前因为识浅,单纯地认为:祀先祖为庙、广朝会为庙、聚佛陀为庙,道家丛林皆应称之为观。天妃庙不知自何时而始,却一直被道家驻持(此全国似并不多见)。后经过逐步搜检领会,庙还有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的神社之谓,因妈祖(天妃)是“海、河神”,被历、现代船户、渔民、旅客、商人信仰祭祀,故有天妃庙组合之称谓。而道家驻持南阳天妃庙之源由,却一直还是笔者一个待解之问。
图为老南阳四关图
据记载,南阳天妃庙是由清代河南南镇副将莆田人陈斌倡建,南阳当时各地的军政要员、商民共同参与捐资修建。此后,又分别于嘉庆四年、光绪十年历两次重修,形成了由戟门、戏楼、山门、左右两庑、天后宫、奶奶庙等建筑构成宏大建筑群。近些年,有很多人颇为疑惑,妈祖在闽浙、台湾地区的沿海一带被称为“海神”“乡帮之神”,尊天妃之名祭祀供养,本也事出有据、无可厚非。但天妃庙出现在内陆腹地的南阳却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绪?其实,那是因为对南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地位和水文条件不是很了解。
? 图为天妃庙
?
南阳,“枕伏牛而蹬江汉,绵三山而带群湖”。
在陆权时代,一直是水陆冲要。其天妃庙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历来是南船北马、万商云集之地。有唐河、白河、湍河、丹江四条河流经汉水汇入长江,属长江支流,水运极其繁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上通道一直是国家漕运的倚仗,担纲运输主角。但“行船走水三分险”,有了河流、有了水运,就产生了水神崇拜,为了祈求平安、得到护佑,这舶来的天妃庙便成了各地船户、客商的精神寄托,一时间香火鼎盛、拜谒者络绎不绝。
?图为拱券与砖雕
南阳天妃庙现存有建筑七座,其中奶奶庙三间、天后宫及卷棚拜殿各三间,东廊房四间、戏楼三间,戏楼东西配房各三间,大部分是02年、06年公布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抢救性修缮复建的,现西侧的药王殿和张爷殿尚未完全恢复,屋顶渗漏坍陷的非常严重,临时性地搭建着金属仿古瓦屋顶进行防漏,一位步履蹒跚的老道姑在殿内侍奉香火。对比已经恢复了旧有气象的天后宫,东廊房也显得有点破败萧瑟,窗台下的墙皮已尽数脱落,土胚剥蚀严重,虽拱券上有精工磨琢的砖雕,却仍难掩落寞的荒废之状。
券洞上方天妃庙模糊有“河清”二字,笔者揣测,西廊坊或也应有“海晏”与之对应,惜寻之不存矣!
图为天妃庙不远的梅城公园
?
南阳天妃庙的没落,从侧面见证了南阳水运交通的毁废与变迁。
白河从通航航道蜕变成一碧千顷、波光潋滟的城市平湖,亦给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隽永和灵动,使之成为蕴古意、荡新风的北方水城。而这些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老建筑和掌故风俗,正在成为一代人对老南阳的念想儿、成为南阳城市文化的标签与象征——
晨曦微光,天妃庙身处市井。巷口炸油条的小女孩儿正熟练地挥动着筷子……
月明千里,梅城寨墙绿树掩映。头发花白的老人还絮叨着天妃庙白河的淯流锦带、点点帆影……
?图为白河城区段现状
编后:
南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正在筹划实施古宛城、卧龙岗的恢复与重建,大力擦亮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这张文旅名片,以带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城区商业的繁荣发展,一个个散落在南阳大地上的遗珠正在蓄势待现。碧桂园豫西南区域深耕南阳三载,落子十盘,怀着对南阳城市建设的深度关怀之情,携手南阳日报向南阳历史文化名城致敬,关注南阳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助力南阳古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碧桂园以“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为企业使命,在支持城市发展方面始终不遗余力。2013年,碧桂园挺进中原,开启了河南的深耕之旅,2016年碧桂园入驻宛城地区,时至今日,已经在南阳成功布局了市区、方城、内乡、镇平、邓州、淅川、南召7个县市,10个项目,一系列好房子落地开花,为城市未来美好发展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白河城区段风景
本文与南阳日报同步发送,敬请关注。
* 版权声明 *
本文为
达摩精舍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