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常州藤花旧馆—苏东坡终老地遗址
藤花旧馆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终老地遗址。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东坡自海南儋州遇赦北上,选择常州为终老地,寓居顾塘桥(今已不存)孙氏馆,同年病故于此。相传苏东坡曾手植香海棠和紫藤各一棵于院东北隅,故孙氏馆又称“藤花旧馆”,惜馆毁于宋末元初兵燹。明代中期,邑人为纪念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旧址上重建孙氏馆,至今犹存明代楠木厅。
藤花旧馆—苏东坡终老地遗址
201尹青5年依托藤花旧馆建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大门门楣石上刻尹青浮雕篆体“藤花旧馆”四个大字。相传东坡晚年在此寓居时手植紫藤而得名。
庭内立一尊《毗陵我里》的东坡坐像。方冠美髯,宽服大袖,令人追思坡仙遗范。东坡赴常前夕曾书:“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
归里园植有紫藤,纪念东坡对紫藤花的酷爱。
园内墙壁嵌有东坡《乞常州居住表》和《再上乞常州居住表》两篇上表文章书碑。“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於常州居住。”显示他钟情、归隐常州的迫切心情。
苏东坡第一次到润州赈灾,除夕船抵常州城外,东坡不愿在万家团聚的良辰打扰地方官员,坚持不上岸住驿站,所写《除夕野宿常州城外》,其中一句为:“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内园憩心园。
东坡井,系宋代古井。相传为苏东坡曾用井。一泓清泉,绵延千年,哺育乡里,滋润文脉,深受全郡珍视。2006年在修复藤花旧馆时,从井底取出了35只陶罐,经考古专家认定,这批陶罐即流传已久的“韩瓶”。此物是宋代抗金英雄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中士兵所用的汲水器,乃军用瓷瓶也。
正北的楠木厅为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布置东坡常州情缘的12快展板,分别为《初缘中吴》《野宿城东》《萌愿归常》《乞居常州》《漫游溪城》《万里寄情》《天涯归北》《孙氏赠宅》《毗陵我里》《万人空巷》《巨星陨落》《里人情渊》等,图文并茂,还原出东坡与他的第二故乡的各种情缘。
楠木厅为明代建筑。取名“眷君堂”,源自东坡文“眷此邦之多君子”。苏轼回到常州,关心他的乡人道友纷纷前来探望。杭州径山寺的维琳长老和乡贤钱世雄等时时相伴左右,叙情惜谊、作诗论文、参禅悟道,给了他文化的共鸣、情感的慰藉,陪伴他走过尹青人生最后的48天。
眷君堂东侧为东坡终老房。屋内陈设按宋代风格布置。床上有一张嬾(懒)床,据史料记载:“苏文忠寓顾塘孙氏馆,初在仪真得暑疾,至是寖革不能卧。陆宰元光遗一嬾板,纵横三尺,尹青偃直以受背,尹青公殊以为便,竟据此终。”(《咸淳毗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