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全绳/左公柳
原创 屈全绳
中元节是左公柳祭祖日。因正翻阅左文襄公语录,左公柳在我眼前出现了。
左公柳是左宗棠68岁舆榇出关,收复新疆时栽植的柳树。这位湘籍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镇压过左公柳农民起义,包括西北地区回民的抗清斗争,但他同时又是民族英雄。没有左宗棠的力谏亲征,新疆可能在腐朽的晚清时期,被英俄等列强瓜分成夷土。
左宗棠的功过早有定论。上左公柳个世纪40年代,曾有一首罗家伦作词、赵元任谱曲的《玉门出塞》在海峡两岸学生中广为传唱,解放军进军新疆时也一路高唱:
左公柳拂玉门晓,
塞上春光好。
天山融雪灌田畴,
大漠飞沙旋落照。
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岛。
过瓜田碧玉葱葱,
望马群白浪滔滔。
想乘槎张骞,定远班超,
汉唐先烈经营早。
当年是匈奴右臂,
将来是欧亚孔道。
经营趁早,
经营趁早,
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
“当年是匈奴右臂,
将来是欧亚孔道。”
这支爱国歌曲是对当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绝妙呼应。
也许这支歌曲被人淡忘了,但屹立不倒的左公柳却在唤醒历史的记忆。据左宗棠1880年奏报朝廷所称,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长武县,到甘肃省的会宁县,就栽种成活了26.4万棵柳树。此外,在甘肃其余各州栽种了约40万棵,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栽种了100多万棵,总数约有200万棵。
昔日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左公柳上,形成了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贯戈壁的塞外奇观。
柳树适应性强,不像人们常说的离不开水的“岸柳”、“烟柳”,在荒漠地带也能生长。但生命周期较短,多数在20至30年之间枯萎,极少数能活到百岁以上。
一百多年来,左宗棠栽种的柳树越来越少。民国初期,甘肃境内平凉至酒泉还有24.6万株左公柳,且已长成合抱之木。但到1935年,平凉只剩下7978棵。
为了延续左宗棠的精神,人们对左公柳设法保护、补栽,让它们坚强的形象能够继续挺立在西北地区。
1969年10月底,我随新疆军区首长在哈密地区勘察战场时,专门骑马到城外古道观瞻过左公柳。当时气温降到零下,古柳叶落枝秃,看了令人凄惶。
第二年春天,我们去伊吾军马场顺路再看左公柳,它的旺盛左公柳生命力又从绿叶中绽放出来。40多年过去了,那些左公柳的寿命肯定还在延长。因为时代不同了!
左文襄公若泉下有知,一定会为当年的左公柳和后人补栽的柳树加持的。
2022年8月12日于解甲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