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惠西村惨剧,看未央区“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到底怎样首善
有人说城中村是城市的毒瘤,有人说城中村是城市的良心,当然还有一种中性的说法,说城中村是城市的“海绵”。
这些说法差别挺大的,不过都是从外人的角度说的,没有一个是从城中村居民角度说的。
城中村也分好多种,不过普遍来说,虽然居住环境差一些,城中村人也得到了一些实惠,不管是租房还是卖地,钱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可是也有例外,钱也没有环境也没有,更不要提基础建设了。
我说的就是咱西安的汉长安城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是明西安城的三倍,如果不是惠西村一男孩,不慎掉入没有井盖的下水道被冲走,估计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汉长安城在历史上的伟大辉煌自不可言,长安与罗马,是东西方文化最为称著的两个城市。我不知道现在的罗马城,是如何保存古代的遗迹的,但是汉长安城目前的现状我是知道一些的。
自从汉长安城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就已经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绝缘了,无缘西安市的城市基础建设。
道路交通
因为对汉城遗址保护的原因,偌大的汉城内贯通的道路只有三条:南北一条是罗高路(其中高庙村到北三环还是要经过村里的),东西贯通的有两条路,一是丰产路,二是石化大道。
其实原来还有从霸城门到西三环的风景路,可惜未央宫遗址公园建成后,这条路中途就断了。这样,居住在汉城里的人每天出入汉城,都要在出入口堵车。
其他的路都是断头路,如果因为疫情设卡,不但出入口堵车,汉城里面也堵得一塌糊涂,出门就像打地鼠一样。
整个汉城36平方公里也只有四五路公交车,至今一个中学、一个小学,还有四五个村子没有通公交。
市政设施
这是一张西安市晚上航拍图,在图中西北角明显是一团黑。汉城里面道路路灯亮得很少,石化大道的路灯是最亮的,其他的道路就似有似无了。
十四运前对汉城里的道路进行了整修,有些道路加了太阳能路灯,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路灯都是不亮的。至于村子里面,有些村子管理好,晚上路灯是亮的,有些村子就不行了。
村子里的下水道一样,虽然整体都把下水管道修通了,但是个别村子道路还存在没有下水管道的情况。
基本农田建设
其实汉城里基本农田建设早就谈不上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原来的灌溉渠道早就荒弃,除了个别有水井的地方还可以种上一两分地的蔬菜,其他的在前些年都被建筑垃圾覆盖。
原来村子里土地出租的时候,村子里还有一些资金进行道路建设,拆除大棚房后,很多原来出租的场子都走了,村子里的资金也没有了,一些设施就更加的破旧,没有再进行修整。
除了路边还有一些绿化带,如果从高空看,整个汉城的土地,都是废弃的场院。
基础设施
这次惠西村事件发生后,在追问责任的时候,西安市热力、电力、自来水、天然气等部门都说这个不归自己管。这倒是事实。惠西村位于汉长安遗址保护区域,市政建设无法将其纳入其中。
不要说下水道,就是饮水工程,汉城里的很多村落都没有接通市政管道,一些村子吃水靠自己村子打的水井。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及管委会2012年挂牌成立,当时就提到“特别是要让广大群众从大遗址保护中得到实惠,努力使沉睡千年的大遗址早日焕发生机活力、早日造福于民”,“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提高、城乡基本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善相结合”。
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汉城里发生这样的惨剧,却没有一个负责任的部门。
“首善区”要“首先完善”的片区
今年西安市未央区提出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在“五大”片区建设中明确提到“汉长安城片区”,这对汉城里居住的人来说是一个鼓舞。
既然有五个片区,那么就要有主次,从薄弱度来看,汉长安城片区应该作为“首先完善”的片区,不管从市政建设还是环境建设,都应该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
在汉城建设的各个方面,依据国家遗址区保护的政策,在道路交通建设,在市政基础投入,在环境治理方面补足功课,并且探讨遗址区村子发展的道路。
“聚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
每次到郊县乡村行走,看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村容村貌,我都羡慕不已,汉长安城里既沾不上城市建设的光,也沾不上美丽乡村的光,希望这次在未央区“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的建设中,有一个好的开始。
不要一提就是汉城湖,一提就是未央宫遗址公园,这个建设固然好,但是和广大遗址区人民的生活,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