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风范
?
真正的大师,都是物以稀为贵的,人数不多,极少。有超群能力,业绩,知识丰富或单项技艺超群,低调,修养好,并且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我接触过二位真正的大师,他们的才能,见识,修养深深地影响了我,是我最尊重的导师。
在建筑界非常出名的广州白天鹅酒店,还有酒店中庭的故乡水主景,就是国内建筑设计大师佘骏南老先生的力作。大师是广东潮阳人,是国内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八十年代末期,汕头筹建金海湾大酒店,设计师就是佘大师。当年他已经八十岁左右。筹建期间,我是负责酒店业务及人事招聘等前期筹备工作的,另外还有一位付总是负责工程施工的,酒店开业以后,佘老先生经常过来酒店看看,每次来,他都点名要我陪,就是听他说话,老人家喉咙不大好,发音不清,很难听清楚他说什么,所以,公司许多人都不陪他,他也不喜欢与他们聊。所以,每逢设计院团队过来,其他人都去陪吃,有时还去唱歌。而我却不能去,只能陪老人家喝茶,听他说话,但我是听不大懂的,因为我是学机电工程的,不是学建筑设计。老人家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知识面广,水平之高,国内外都闻名,他也有意把他的本领教给他认可的人,我估计主要是我的性格比较好一点,所以,他就很耐心的教我,把建筑设计最精华的东西,理论与实际如何联系的重点及他几十年来做的作品,经历都毫无保留的给我讲解。但我这个人比较好动,喜欢体育运动,心静不下来,所以,开头,佘老先生在讲授时,我是应付式的听,根本就听不进去,讲到精彩处,老人家就问我,听懂了吗?有什么想法,我也直率的告诉他:“听不懂,听课没感觉,倒是觉得其他人在大吃大喝,等会还去唱歌,感觉多爽。”气得老人家指着我说:“你这家伙,别人想学我不肯教,我想教你却不想学,你知道吗,我为什么选你来学?就是看到你好学,你在报纸上发表酒店管理及其他文章我看后都收集起来了。”我听后吓了一跳,我在汕头日报发文章是业余爱好,没想到大师还收集,那我不好好学就对不起老先生了。从此以后,我就非常认真的学习,虽然很多东西都听不懂,但近朱者赤,多多少少还是学了一点点,在后来的项目策划,设计,筹建上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体验到了佘大师画龙点睛的绝妙之处,后来,大师就推荐我去筹建帝豪大酒店。
回想起来,那时,他所说的如何进入设计意念的第四空间,是何等的绝唱。有好多次,老人家都约我去金海湾大酒店的中庭聊天,虽然我一直是哈欠连天,暗示我很想睡觉,但他仍久久不去休息,也不让我走。子夜以后,还告诉我要仰望星空,有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因为此时,中庭灯光已关闭,透过玻璃穹顶,可看见星空,星光又落在天体球上,又有点散光,比较奇特。经他这样一说,我也就有了一点体会。大师的点拨就是不一样,真正体验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涵。过去在中庭喝茶聊天,主要无聊,想看看客来客往,美丽女人,肚子饿了,就去吃宵夜,思路决定视野。
??
我在九八年与另外一个大师聚餐过一次。那时,我一个台湾的朋友约我与他请来的朋友聚餐,大师就是中国画画家石齐。石老师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很少说话。席间,朋友请石老师送我一本画册,他签几个字后继续吃饭,一句话也不说,我这人比较好奇,就想逗他说说话,我把画册看了一遍后,就说石老师,我说说好吗?他头也不抬,说了一句,你懂吗?我说不懂,他说,不懂说啥?我说谈对画的理解,然后我就根据画册排列的时期及画的内容,大致断定老师经历三个阶段,而且可能有三件比较大的事影响作品(因为三个时期的作品完全不同,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一只雄鸡在啼叫,一幅非常灰色调的残荷,一幅山魈)。结果,老师就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我就直说,反正我也不懂,就可以乱说。结果,他说从来没人这样评价过他的画,他确实经历那三个阶段,结果,老师滔滔不绝,连说带教,填鸭式的猛灌输美术基础,对我来一个美学的启蒙运动。还要我写对这本画册的评论,我惊讶之余是由衷的敬意,对于我这样一个绘画基础基本为零的人,老师还如此谦虚的听外行的意见,我真的是受宠若惊,真的就花几天把画看完,写心得,寄到北京团结湖北京画院。以后,还通了几次电话。后来就没联系了,几年前,北京一个朋友,也是画家,与石大师熟悉,我托他问候他老人家,朋友说石老还记得我。我很感动。多少年了,还能记得我这一棵草。现在,信件的复印件字已脱落得非常模糊了,但大师的风范,永远不忘。
对比起现在,社会上大师太多了,有些人装模作样,牛逼过分,如果我们提问,大师回答不出来,就动不动就发脾气,把我们吓回去。各行各业,大师五花八门,各种装扮,标准配置就是布衣北京布鞋,手挂多圈木链,蓄山羊胡子,玩拆字游戏,出口成章,故作神秘感,距离产生威望。与高人对话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经纪人去传递,信息传到我们这里时,已是高深莫测,只能会意,不可言谈,宛如天机,自己去领悟吧。对了,就是大师料事如神,不对了,就是你理解错了。
雾里看花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