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PING
SHIPING
袁 / 嘉 / 谷
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置进士科到1904年清政府举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千余年历史中,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仅在1903年出过一名状元——“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云南石屏县人。晚年研究佛学,自号屏山居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济特科考试中获一等第一名,钦授翰林院编修,1904年赴日本考察学政,政务期间兼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袁嘉谷归国,次年就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清宣统元年(1909年),袁嘉谷赴浙江任提学使兼布政使,致力于兴办学校,设立图书馆,对浙江的社会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后,袁嘉谷回到云南,先后担任国会议员、省参议员、云南盐运使、省政府高等顾问、省图书馆馆长、东陆大学(云南大学)教授等职务。他虽身兼数职,但仍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工作。
走进袁嘉谷故居
阴天的古建筑
似乎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建筑/是/历史无言/的/证人
西方人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中国的古建筑也一样
殿、堂、亭、台、楼、阁、轩、榭、枋、廊
天衣无缝的榫卯结构
神秘莫测的斗拱样式
都镌刻了历朝历代的印记
袁嘉谷故居位于古城南正街22号,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土木结构三进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80平方米。由大门、二门、内院、读书楼组成。大门东向,由大门进入小天井,沿二门进入主院落,分上下院,中间是天井,照壁已被拆除,左右有厢房。
(袁嘉谷1909年在浙江杭州任提学使兼布政使时穿朝服的照片)
上院天井中有一棵柚子树,春天花开,香溢庭院,夏秋时果实满枝头,柚子与育子谐音,有教育子女成才之意。由下院朝西进入袁嘉谷少年时代的读书楼。
故居内悬挂“经济特元” “太史第”“国朝第三人” “辉映星斗”“名高东海”“圭璋特达”“萱荫千秋松声九里 邦桢四叶世范三篇” “海明三岛见 山晓一楼青”等匾联,由云南书法家尚文、李群杰、周善甫、冯国语、段雪峰、赵浩如、孙太初、刘昆生等人重书。
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角 / 落
进门一眼能看到建筑的整体
但角落里生长的植物
也为这段静谧的时光
铺上岁月的痕迹
读书楼窗前
有一棵三角梅
长势繁茂优美
红色装点
亮眼吸睛又分外和谐
诗 / 韵 / 流 / 芳
在袁嘉谷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石屏县袁嘉谷纪念馆、石屏县博物馆以“诗韵流芳”为主题,将遗存在石屏的40余件袁氏家族书法作品及其课业课本,选取部分进行专题展出,让更多观众品读“经济特科状元”的诗心文韵与家国情怀。
展览地址:石屏县博物馆
· end ·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