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宝瓶口两边的树是什么树?
树是桢科属楠木。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水利エ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挖滩”。
宝瓶口的传说?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江河进入成都平原入口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在现在都江堰市玉垒山处凿穿玉垒山引水。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再浇上冰冷的江水使岩石裂开,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由于该口子不仅形状酷似瓶口,而且因为它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浇灌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故将该口子取名“宝瓶口”。
飞沙堰和宝瓶口有什么区别?
都江堰主要有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组成,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起分流分沙的作用。由于内江在凹岸,泥沙相对更多进入外江。宝瓶口主要起引水灌溉作用,在岷江来流较小时,进入内江的推移质主要落淤在内江及进入宝瓶口,落淤推移质在冬天通过疏浚加以清除;当流量较大是,卵石推移质则大部分经飞沙堰流入外江,因此,飞沙堰主要是起泄洪泄沙作用。
都江堰廊桥要门票吗?
不需要
廊桥,建在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站在桥中间往上游可以看到宝瓶口、离堆,此桥原名普济桥,始建无考,曾多次损毁,现桥为1979年改建,保留了古桥风貌,桥头楼阁,叠翘飞檐,桥上雕梁画栋,精工绘制的山水风景、民间彩塑珍奇异兽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具,栩栩如生
都江堰鱼嘴是人工造还是自然形成?
人工造的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构成。它们有机的组合,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位于江心,它们的建造和作用与弯曲河床形态有密切关系。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位于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
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 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如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人工金刚堤和鱼嘴。
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 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