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花灯网,什么花灯?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什么花灯?

独山花灯。

独山花灯是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它历史悠久,据打羊乡墨寨八十多岁的布依族花灯老艺人介绍说,他祖父那辈就唱花灯来的,按此推算花灯在独山流传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独山花灯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产生于民间,长期流行于民间,直到新中国诞生后才得到健康地成长和迅速地发展。如今它以载歌载舞、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明快活泼、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赢得了独山县、而且也赢得了黔南州各族人民的喜爱。由于它根植于农村,在贵州花灯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被人们称为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

贵州独山大学城有几所高校?

有10所高校。

独山大学城是贵州首座县级大学城,坐落于全国文化先进县,花灯之乡——贵州·独山,西临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翠泉景区,东靠百泉湖草地生态主题公园。占地约1.5万亩,将容纳10所大学,总投资预计70亿元,建成以后可以安排约10万名大学生就读。2013年9月26日,独山大学城宣布正式开园。到2020年,独山大学城将建设成集办学、旅游、观光、休闲、集产、研、住为一体的多元复合的新知识经济型现代绿色公园城市,聚集10万至13万人口。2013年,该大学城已被列入贵州省100个城市综合体。

独山县大学城有哪些学校?

独山大学城有10个学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独山大学城有10所高校。独山大学城是贵州首座县级大学城,坐落于全国文化先进县,花灯之乡——贵州独山。

截止目前,独山大学城已入驻学校有黔南师院独山校区、独山中等职业学校、湖南育才技工学校、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学生超过8000名。

未来几年内,将要入驻独山大学城开办分校的还有土耳其东地中海大学、北塞浦路斯国际大学(中外合办)、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北塞尼可西亚大学、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贵州产学研基地、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等校。

贵州的民间戏剧花灯戏的来历、形式、特点有哪些?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

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

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有不同的称谓。

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

最初的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有《拜年》、《姐妹观花》、《三访亲》、《刘三妹挑水》、《放牛拦妻》等剧目。

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

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贵州花灯戏的曲调有的戏剧性较强,也有的源于抒情性的民歌小调,其中“绣荷包”最为闻名。

贵州花灯戏在流行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灯、扇、帕”的歌舞程式,脚色行当也不再局限于“二小”、“三小”,而有了净、末、老旦、彩旦等的划分。

其乐曲腔调在原有曲调基础上也出现了扩展变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板腔”和“曲牌”。

常用的板腔有【出台调】、【行程调】、【路调】、【数板】、【骂板】、【哭板】、【一字调】、【出马门】、【阴二簧】、【山坡羊】、【哀子】、【四平调】等。

常用的曲牌有【四小景】、【四季相思】、【月调】、【送夫调】、【巧梳妆】、【白牡丹】、【比古调】、【送茶调】、【观花调】、【雪花飘】等。

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时,板腔与曲调综合使用,形成了丝弦灯调系、台灯灯调系和锣鼓灯调系,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思南土家花灯戏融入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

花灯戏·思南花灯戏 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思南县 (一)简介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

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

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有不同的称谓。

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

(二)历史溯源 大致起源于唐宋之间,风行于明代、清代,许家坝、文家店、大河坝、大坝场、塘头等花灯盛行。

思南土家花灯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最初是"二人转",其中《门斗转》、《鹰展翅》、《边鱼戏水》、《膝上栽花》和《苏秦负剑》等舞蹈动作很有代表性,连歌带舞,十分动人。

明末清初发展到了三人出场,或一男二女,叫"双凤朝阳",或"二男一女"叫"双狮戏球"。

也有的地方二男两女叫"双花灯"。

旦角又叫幺妹,男扮女装,扎假发辫,包头巾,着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

丑角又叫干哥,反穿皮袄,扎腰带,瓜皮帽子头上戴,右手执大蒲扇。

干哥围绕幺妹转,相互旋转唱跳,干哥舞蹈动作丰富多彩,幽默可笑。

思南土家花灯到清朝末年,因受外来戏剧文化的影响,已发展成为花灯戏--高台戏,这是花灯史上的一个大的飞跃。

清道光年间,思南土家花灯由原来在室内演出变为院坝搭矮台演出,土家人称之为矮台戏。

清光绪18年,思南人罗芳林从云南还乡,在家乡罗家坝搭了一正规的舞台,把土家矮台戏搬上了高台演出。

高台戏由此而得名。

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高台戏,立即声震全县,甚至越过县界,民间不管红白喜事,过年过节,都争相邀请戏班出戏。

新中国成立后,思南土家花灯得到长足发展,1956年,县人民政府组织花灯会演;1958年,在充实,扩大的基础上建成了花灯剧团。

思南土家唱灯从来没有女人参加。

1956年,全县花灯会演,要求妇女演旦角,土家老艺人田应喜到处动员,终于把许家坝两个15岁的女孩许朝珍、许义福请来了。

田应喜还把自古以来丑、旦角以"夫妻"相称的唱法改为"哥妹"相称。

这种"哥妹"相称的唱法,一直保持到现在。

1958年,出席全省文艺调演,田应喜等人创作的大型歌舞《社会主义好》博得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1995年,花灯剧《喜相逢》和花灯歌舞《龙凤花烛》参加全省花灯调演,均获优秀节目演出奖和创作奖。

(三)艺术特色 最初的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有《拜年》、《姐妹观花》、《三访亲》、《刘三妹挑水》、《放牛拦妻》等剧目。

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

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贵州花灯戏的曲调有的戏剧性较强,也有的源于抒情性的民歌小调,其中"绣荷包"最为闻名。

贵州花灯戏在流行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灯、扇、帕"的歌舞程式,脚色行当也不再局限于"二小"、"三小",而有了净、末、老旦、彩旦等的划分。

其乐曲腔调在原有曲调基础上也出现了扩展变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板腔"和"曲牌"。

常用的板腔有【出台调】、【行程调】、【路调】、【数板】、【骂板】、【哭板】、【一字调】、【出马门】、【阴二簧】、【山坡羊】、【哀子】、【四平调】等。

常用的曲牌有【四小景】、【四季相思】、【月调】、【送夫调】、【巧梳妆】、【白牡丹】、【比古调】、【送茶调】、【观花调】、【雪花飘】等。

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时,板腔与曲调综合使用,形成了丝弦灯调系、台灯灯调系和锣鼓灯调系,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思南土家花灯戏融入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

思南土家花灯内容丰富,程式庞杂,有传统的正灯,如"盘灯"、"开财"、"万事兴"、"说春"、"说十二花园妹妹"、"上香"、"打梁山"、"拜闹子"等20多种。

内容多反映土家人喜庆吉祥、欢度新春、借古喻今、劝人洁身自好、勤劳致富、吟花咏草、寄物抒情托志等。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

明王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后,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而逐渐传人贵州,并被一些少数民族吸收,经过一定的民族化改造,成为本民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贵州少数民族中,流行花灯戏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尤其以独山布依族花灯和黔东一带土家族花灯最为有名。

独山花灯与江西的“采茶”、“弋阳腔”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并吸收了广西壮族的彩调艺术。

早期的独山花灯以歌舞为主,剧目有《踩新台》和《灵官扫台》等,后来逐渐出现了戏剧剧目,如《槐荫记》、《红灯记》和《还魂记》等。

独山布依族花灯道白唱词主要为汉语,同时也用布依语。

黔东土家族花灯系明代从江南一带传入。

在原有花灯的基础上,土家族民间艺术家们融入了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黔东土家族花灯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主要剧目有《征东》、《征西》、《红灯记》、《八仙图》和《关爷点兵》等。

花灯戏是贵州民间的一种民族戏剧舞蹈,人们习惯地简称花灯。

它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其中思南的土家花灯在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

思南土家花灯,大约起源于中国的唐朝,历史源远流长。

花灯的内容大多反映土家人喜庆吉祥、劝人洁身自好、托物言志等。

自古以来,在祭扫神灵祖先的活动中,在歌唱耕种的活动中,思南土家族人民都是采用思南土家花灯这种说唱的形式进行表达和流传。

独山有哪些适合旅游的地方?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河池地区接壤,是贵州省和大西南进入两广的必经之道,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

县城距广西南丹县城120公里,距黔南州府都匀市 48 公里,距省城贵阳市19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44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82万亩,森林覆盖率25.86% 。全县 18 个乡镇25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34万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9%。独山系喀斯特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自然风光优美,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主要风景点有深沟山水风光、国家级紫林山森林公园,有深峡幽谷、飞瀑流泉,有奎文阁、温泉风光、双虹洞、高原人工草海,非洲鸵鸟园、翠泉森林公园等。县内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被国家授予花灯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独特的民族文化、人文资源,使独山的人文景观与国家级荔波樟江自然风景名胜区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成为贵州南部旅游线上的新亮点。这就看你坐火车还是坐飞机了。如果是个人行的话,火车3000多就够了。还是食宿标准什么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方洞景区,雁荡山方洞景区可以自己开车吗?
下一篇:济川门(2022冬日行:福建.长汀古城(上)历史.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