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头村 洞头村南有一洞口(现存),相传为隋唐时期,夏王窦建德行兵地道口,可以通道永年城,所以也称洞头儿。明代以后,在此聚落成村,分东、西两个居民点,1958年定名为东洞头和西洞头。这是百度百科上得内容。也是大部分人对东西洞头村的历史印象。
但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远远不是,一个村的历史,有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也有家谱记载的历史,还有考古的历史。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爱好者,随意谈谈东西洞头村的历史,说得不一定对,错了也请大家多多海涵,多多谅解。
东洞头村和西洞头村在明朝以前是一个村,名字是洞口村,因为明朝洺河发大水,淹没了大部分村庄,一部分大户人家移民到河南,一部分普通百姓搬迁到村东,村南,这才分为两个村,这就是东洞头村的由来。
话说洞口村在隋唐以前就是一个大村庄,棋盘大街,原址就在现在洺湖东区,大部分都是洞口村土地。隋末唐初时,洺河的流向和现在不一样,洺河从洞口村西调转经裴坡庄、苏固、南吕固、赵固、周村、向东南流向滏阳河,洞口村西临洺河,属于军事要地,夏王窦建德驻军广平府后,在洞口村修建军事工程,所以就有了藏兵洞。关于藏兵洞的故事,不在这里多讲,我别的文章有专业分析,这应该是一个唬人的军事工程。这么大的一个村庄,应该很早就有名字。如果不是以前修建的藏兵洞,就应该是村庄因为夏王亲至修藏兵洞,为怀念这一重要事件,所以改名洞口村,和借马庄一个道理。千年百年的地名改名,无论是伟人名字还是重大历史事件名字,都是特别愚蠢的决定,只起临时鼓励作用,却破坏历史记忆的传承,这里就不在多说。
口传的历史中,原来的洞口村,陆姓是最大的家族,也是名门望族,张姓、谢姓都是本地土著。由于洺河河道的泛滥、改道,洞头村成为河套村,田地被冲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明朝那年的大水,淹掉洞口村多半的村庄,后又从村东拐弯流向现在河道。当时很多风水先生勘察风水,说洞口村是双龙戏珠的风水,会十年九淹,不再适宜居住。名门望族陆姓整体迁往河南,张姓、谢姓迁往永年西部村庄。燕王扫北时,曾从地图上了解到洞口村是棋盘大街,原计划在此驻军,结果一看,洺河冲掉一多半街道,村里没多少人,后居住在龙泉村。洪水和燕王扫北的天灾人祸,让洞口村人口迅速凋零,几乎灭绝。后来的大户闫姓和武姓都是从山西迁徙而来,霍姓清朝从双陵迁入。洪灾后,一部分人由于失去家园,到村东村南盖房居住,形成一个新村,后就有了西洞头村和东洞头村,并不是藏兵洞有两个出口。
洺湖公园内的大树,曾经是洞头村原址。
1976年河北省邯郸地区考古学家认定洞头村曾经的老冢是汉代古墓,更可以认定洞头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很早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居住。因为永年洺河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原文明和游牧部落冲突地带,战乱千年不断,人员流动特别大,加上金朝、元朝曾经在此统治两百多年,文字流传的文字缺失很多,很多地方历史基本上已经断代。也可能我的知识肤浅,认知不够,没有找到可靠的地方历史资料。
这就是我对东西洞头村历史的一点点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指正,我是一个普通永年人,对家乡爱得深沉,所以更加喜欢本地乡村历史。因为不专业,可能会有错误,希望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