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下午:
1、“府学文庙”是济南市官办学堂所在地和祭孔的场所,是济南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元末倒塌,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扩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清代时基本保持了明代的规模和布局。新中国成立后,文庙先后用作礼堂、大明湖路小学校舍、工厂,又经文革时期,许多建筑和文物被毁。文庙西接“百花洲”、南接“芙蓉街”、北接“大明湖”,公交直达,开车不太好停。
2、文庙分三个等级,最高一级称为国子监,府州一级称府学文庙,县乡一级称县学文庙,各地文庙布局和建筑命名很相似。文庙主门“棂星门”,始建于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重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但门已毁,地基也没找到,眼下的棂星门是省文物部门根据史料重建的,门顶端矗立着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棂星门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乾道五年(1169年)的“严州州学文庙”,南宋后开始普遍移入孔庙作为第一道门,繁体“棂”字为了左右对称,右下角的“巫”省去不写。相传棂星是天上文星,棂星门寓意国家人才辈出,祭祀孔子的规格也如同祭天。检票口处有1:150比例的文庙以及周边地区的沙盘模型。
3、棂星门两侧对称的“中规亭”和“中矩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命名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之后有过重修复建,前者呈圆形,后者呈方形,亭名取自《周礼?考工记》,寓意“无规矩不成方圆”,告诫儒家学子做学问时要规规矩矩、态度严谨,不要想着旁门左道。棂星门后是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的“泮池”,泮池大多是半圆型的,为契合孔子提倡的学无止境、不盈不亏的中庸之道。古代入学时需绕泮池一圈称为“入泮”,学校叫“泮宫”。此泮池很有地域特色,它的水是由太守沈蒸从南面“芙蓉街”经过明渠暗道流来的泉水,最后经“玉带河”汇入大明湖,属于流动的水,池中鲤鱼游弋。泮池上的桥叫“泮桥”,是济南最古老的后筑拱形桥,古时只有状元才能走,因此也称“状元桥”。泮池两侧边墙有对称的“毓秀坊”和“钟英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由济南知府蔡晟修建,钟=集中,毓=孕育,“钟英毓秀”意味着人杰地灵的济南文庙孕育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依据史料两坊重建于2005年。
4、继续向前穿过“屏门”(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眼下的屏门是现代按照原门残留的条石柱重建的…
字数超限,在最后一张图片里继续。
济南府学文庙游玩攻略简介,济南府学文庙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间/照片/门票价格【携程攻略】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