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人家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这种现象尤其在南方居多,特别是江西、湖南等地,地处山区,气候潮湿,农作物更是需时常晾晒方能保存,秋季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这种现象更为常见,故称为“晒秋”,在秋天,遍野的庄稼呈献出自己的果实,那承载着泥土深情和农人喜悦的大豆、玉米、花生、辣椒陆续被收获,田里的斑斓渐渐隐去,而另一道风景在晴空下一一显现:场院里、门前空地,农家屋顶、各种谷实你方晒罢我登场,展示着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晒秋,使人真切听到了大地及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呼唤和应答。

晒秋人家晒秋人家定义

       婺源篁岭,地处江南山区,因村中“地无三尺平”,村落依山而建,村民房屋呈阶梯状U型分布,受地形限制,山中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只能使用竹晒匾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水笋;夏晒玉米、茄子、豆角;秋晒黄豆、稻谷、辣椒……,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水彩画,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已形成一种民俗文化,一种社会现象,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晒秋人家概述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村岭高500米,因“其多篁竹”得名。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山崖上的篁岭村受地形限制,房屋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被称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数百年来,篁岭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新的平衡点。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到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篁岭“晒秋”形成中国特有的民俗符号。春晒茶叶、夏晒蕨菜;秋晒辣椒、稻谷、黄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乐园。

为改善生存条件,篁岭村正在经历一次“嬗变”,座座新居迁至岭脚,在为“生活在岭头,劳作在平地”不便的生存方式划上句号同时,原居地“原汁原味”的旅游开发紧锣密鼓。失修倒塌的宗祠重新矗立;破败的众屋修旧如旧重塑原貌;衰落的农舍得以匡扶改造……,农耕文明的“星火”更是沿着水口步入田园,走进广袤的原野。

晒秋人家人文与自然环境

      晒秋人家篁岭是人文的杰作,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黄豆……就这样成就了一幅幅民俗风情杰作,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晒秋人家篁岭是自然的宠儿,依偎在石耳山的怀抱,被周边数万亩梯田簇拥,层层叠叠的梯田印衬着鳞次栉比的农舍,四季皆有各种颜色的呵护、娇宠,稍不留神就会碰翻颜料桶,于是乎漫山遍野的大红、新绿、嫩黄……

文章来源互联网:中文小百科 ? 晒秋人家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山城羊肉馆,重庆山城粉蒸羊肉正宗做法四川?
下一篇:蒙自南湖公园,蒙自南湖公园正门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