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名胜重龙山
汤洪高
虽长住船城,就在重龙山下,却难得上山瞻仰几回。这次,几位朋友要写一本书,专述资中悠悠历史中沉淀下来的辉煌人物。这些人物都与重龙山有关,不是乡贤就是名宦,或生于此、长于此,或为官于此,或求学于此,或伟业成就于此,都是受到这方水土养育过的赫赫人物。冥冥之中,我感到重龙山就是他们共同的魂,为此,我专程拜谒了重龙山。
一
重龙山隐若龙转,雄踞在船城东北隅。不知是什么原因,重龙山由道教场所变成了佛教胜地,再次用演变的事实说明了“天下名山僧占多”。
山前,“重龙山公园”五个大字,烘托在森森林木的碧波绿云之中。山间,韵泉楼依山醉卧在贵族般的楠木浓荫里。驻足韵泉楼,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灵崖石窟罗千佛,琴韵泉声泻一楼”,命名切景,寓意撩人,倍觉神奇。君子泉叮咚的泉韵,更具魅力。旁边伫立着慈祥的观世音菩萨,亭亭的耸立在崖边,或许就是君子的化身。仰视她,只能仰视,这观世音菩萨天纵英姿,气度非凡。就这一仰视,就在我的灵台扎下了根,也许就是佛家讲究的“摄光”。我知道,观世音菩萨的目光始终平视着,并没有垂爱俯视,但隐隐的催生了我这样的念头:众生平等,人人是佛。
那晚唐瑰宝,佛态万千的摩崖造像,是资中人创造的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然而在佛教那一道道的石窟里,为什么还有太上老君的一个小小的席位。这冰冷的石窟生动再现了兼容并包的文化大融合。
秋风绵软,叶片上悬挂的阳光,光滑湿润。拾阶而上,碑坊,遗址,匾对被新鲜的光阴同化。古北崖旁是有万寿宫和福音堂的旧建筑材料组合的寿音阁,是中外文化的融合,雅阁婷立、苍岚如黛。
古北崖石栈下,是掩映着绿苔的高培谷所题古北崖及苏轼题的唤鱼池,形成了优雅的令人遐思和神往的文化大包容风景线。高培谷一个外乡人,先后两任达十余年。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兴办教育,深受资州百姓拥戴。
凝望鱼池中的文字,情感随行,我被一种雄浑、豪放气势领到大宋。苏轼一生坎坷不平,并没有阻止他发挥人类心智和性灵的创作力量。反而使他的人格在磨砺中臻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完美境界。于是拥有经天纬地之才、拯世救乱之资、警俗起懦之术的改革家或治世超人不再是士子们效法的对象和社会造就的目标,风流才子变成了最受人企羡的社会宠儿。
二
顺云梯缓缓而上,来到被誉为川中黄鹤楼的重龙阁,一座仿唐宋建筑风格的旅游园林建筑,在隋唐企仙阁旧址上重建,全阁共有9999条形态各异的龙,均取重九之数,底层大厅中矗立着全国罕见的四根高6米的盘龙石柱,从金代乡万寿宫移来。石柱上龙盘云绕,呼之欲飞。各层以诗书画形式再现名城资中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远古时代,尧之九子治水有功,分封于资。“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盘石之始也。”卫君和居人是建城郭的目的。为这两项目的,就选择在重龙这片起伏的群山下,滔滔的沱江边,建起一座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盘石城。
三
穿过玉虚宫,登上山顶古城墙。黄似金、绿如碧,雄壮不让山河,辉煌可夺日月的文武二庙拔地而起,隔街相望,相得益彰。文庙中的至圣先师孔子却永远的站着,那是因为资中有他问乐的老师。雄奇伟岸、庄严肃穆的孔庙默默地告诉人们:孔子何人者,苌弘何人者,有为者乃为上。
古城的灵魂就是苌弘。孔子仰其才,专门造访,问乐于他。资中人为他建乡贤庙于正东街,建石牌坊于北门。从此,资中便是一代宗师孔子之师苌弘的故里,古城也就有了儒家文化的基因。 这种基因植根于这片土地,养育着资中人民。于是从这里走出了大魁天下的状元赵逵、骆成骧,紧随其后的有两百名进士。资中也就文风鼎盛,甲于川南。资中有了文人,资中的山水便就有了灵气。一批一批的文人带与这里的山水一种韵味、一种风情、一种神采。张大千神来之笔把资中八景带出了资中、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苌弘的碧血丹心,奠定了资中人的儒家风范、儒者雄风。它是基因、它是种子、它是胚胎,融入盘石的土壤,孕育出的是弘毅与忠贞、磅礴与刚正、坚韧与仁义,是永不断代、一辈一辈永远相袭相承的魂。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于是便有力主抗金的丞相赵雄、“忠义由来本性成,棱棱风骨标千古”的赵逵、“国难谁忧,民苦谁恤”的骆成骧;便有“呕心沥血救中华”的刘成辉;便有刺杀端方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便有罗泉会议和“同志保路运动”。
主流的儒家文化与革命文化一脉相承,与佛教文化混合在一起,这些互为矛盾的文化混居在一起,相互滋养,根深厚实,脉源滚滚,生机勃勃。
进入“西蜀名刹”永庆寺,梵音缭绕,香烟缭绕,烟雾之中,仿佛又一个梦境,另一片静寂的乐土。好像漫天的神佛都聚居在这里,香客们正在点烛烧香,朝拜佛,许多在现实中的痛苦在这里随着袅袅香烟化为乌有,一切的苦痛也就消失净净。我的心更加虔诚,我朝拜的是青山绿水,寻觅另一种宁静与寄托。
四
来到山边,顿悟何为登高凌绝,何谓俯视尘寰。重龙山端坐资州东北,虎踞沱江北岸,俯收平畴万顷于胸,轻揽沱江三景入怀。举目是新建的生态家园,蕴含着道家精髓,主逍遥而亲山水,有清波叠翠的沱江生态湿地,也有花香神怡的生态丛林,山水纵情,草木吐翠,万物勃发,气象万千。
这一切,全靠母亲河沱江的孕育。沱江河就是兼容并包的典范,是我们文化大融合真正的母亲。她发源于海拔4984米的九顶山,分东中西三条水流,在金堂县赵镇附近相汇,成其主干流。另外,她的源头活水还来源于清白江和毗河,这样它就有了五个源头,并且,岷江水网交错其间,流域被打乱,沱江里还流淌着岷江的水。所以,沱江是一条混血的江。正因其不拒细流,包容一切的胸怀,才流经千古,依然磅礴,气势恢宏,生生不息。
沧海桑田。几番沉浮,资中的盘石古城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销声匿迹。当年的省级文化名城资中、阆中、巴中,可成渝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历史和文物方面落后了。当我们迈步追赶的时候,却只知道去建设城市,修筑工厂,恰恰忘记了最最本源的根基,我们置根的土壤——文化背景。这是一种遗忘,这种遗忘是有普遍意义的。
今天,我们义无反顾的举起了文化大旗,要从本源上追回被遗忘的精义。重建古城是资中人民的梦想和夙愿。古城位于老城之东北,重龙山下,是成渝沿线原真性古街区成片规模**、文物古迹价值**、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古城之一。
五
重龙山浓浓的文化气息逼人而来,资中更有魅力,更有文化气质。游完重龙山归来,在郁郁葱葱的记忆中,清晰的展现资中古城风貌,城在江岸,山在城中,寺在山上,佛在寺心。为此,我欣然写下《重龙山赋》:
吾闻船城之魂,尤在龙山。
神往兮,雨后晴岚之绚丽;艳羡乎,盘峰暮雨之渺茫。灵崖泉韵,诉世事之多幻;永庆禅风,藏迷惘于一斑。审视沧桑,悲己凋零一叶;禅悟红尘,慕彼石佛一龛。
观山益智,兴尘世之达观;游目骋怀,寄逸想于人寰。 龙山广宇,千古称雄。朗朗艳阳,浩浩春风。泛天宇之清闲,吹珠江之白浪;涨龙山之苍绿,翔万物以苍龙。
韵泉楼,依山醉卧,楠木浓荫袅袅,碧波绿云渺渺,一派空明幽清;君子泉,恋人碎诉,泉韵叮咚绵绵,柔曼轻盈飘飘,尽皆缠绵悱恻。
晚唐瑰宝,佛态万千而熠熠,古树掩径,蝶飞莺嘀;近代奇观,雅阁婷立之煌煌,新阁负山,苍岚如黛。 古北灵崖,梯陡迂旋回转,吊培谷之宦迹;唤鱼圣池,波青幽雅旖旎,追东坡于渺茫。
万寿福音一阁,同苦同乐,彰显传统价值;文庙武庙相对,一张一弛,弘扬文明精髓。
西蜀名刹,佛门胜景,大唐禅风,醉梦纷纭。暮鼓轻敲,风吹茂林,晨钟慢打,泉滴幽潭。
极目远望,群山逶迤,尽收珠江三景:古渡泛春波,洗玄宗之愁颜,渔灯伴夜月,吞鱼龙之美妍。
为寻山魂兮,携佳人而往游;长悟偶感兮,恍山鸟之纷翔。巍巍龙山,船城之魂,滔滔珠江,邑人之风。慨而赋之,形诸笔墨;喜而书之,与君同享。曰: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天道有所酬,岁月如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