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什古城(新疆,我曾有一个很大的家)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新疆,我曾有一个很大的家

新疆,我曾有一个很大的家

孙建业

三年困难时期,新疆,我的第二故乡曾汇聚集着家乡的许多亲人,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从胶东来到遥远的南疆,就是为能吃上一顿饱饭,挣钱养家糊口。浓浓的亲情乡情,让我们在遥远的边疆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度过了童年美好的一段时光。

——题记

一次回乡参加堂弟孙子百日宴会,明德爷爷的后代在宴席上认出了我,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你父母都是好人,我父亲在新疆的那段日子幸亏他们,我们家至今难以忘怀”!

父亲五十年代来新疆库车工作,我们的家也就安在这座城市里。后面我的两个姑姑也来了新疆,一个是姑姑,一个堂姑,她们先后都在这里工作并成亲安了家。

五六十年代的新疆人稀地广,物产丰富,也正是国家号召全国支援边疆的年代。大批的转业军人、有志青年前来参加新疆的建设,还有投亲靠友来新疆工作的。那时在新疆城市的基本都是两代人的家庭居多,我们家可是在当地有名的大家庭,我有两个爷爷、二个叔伯、两个姑姑。

每到周末,我们家不是一般的热闹,远在他乡的亲人相聚在一起,用浓浓的胶东口音聊工作聊家乡,再做上一顿羊肉抓饭,这种亲情的聚会无不让人留恋。

说起明德爷爷来新疆,这里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那是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本村的明德爷爷随着外出的人群,寻找出路能吃上顿饱饭,经过千辛万苦,从胶东来到遥远的新疆,在经过南疆库车时,由于又冷又饿晕倒在公交车上,被路过的母亲救起。

当明德爷爷苏醒后,母亲从口音得知他是家乡人,便领回家中照料。下班后的父亲认出明德爷爷是本村的一位长辈。老人休养了几天身体得到了恢复,便谈了自己的想法。那时的新疆粮食充足,加上地大物博还好找工作,为此热心的父母张罗着找熟人帮助安排工作,在杏花村食堂找了份差事,每天为饭店拉运蔬菜牛羊肉。

这样一来,明德爷爷便有了吃住的地方,还能养家糊口,时不时的兑换些全国粮票寄回家去,让爱人孩子有口饭吃。逢年过节,父母亲都会把老人请回家,与我们全家团聚,我们一直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爷爷。

后来,我家的三爷爷也来到这座城市工作了几年。我经常对小朋友夸耀我们家有两个爷爷,我把在新疆的两个爷爷当成了自己家的亲爷爷。爷爷都非常喜欢我,在异乡我是他们最亲近的孩子。后来我学习或出差回到家乡,爷爷们见到我就比其它同辈的孩子要亲,因为我们在新疆有一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

一晃明德爷爷在新疆工作了好几年,六十年代末明德爷爷回到了家乡,我们工作后,只要是回家乡探亲或出差,都会去看望他,每次去他家,他和奶奶都会热情的招待我们,把他家的苹果、花生拿出来让我们吃,临走时还让我们带上一些。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虽然家中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但那种浓浓的亲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九十年代初期,我去北京学习顺路回了趟老家,抽出时间专门去了中村后村去看望明德爷爷,那年老人家已快九十的高龄,临别时,他坚持送我出大门口,我恋恋不舍地向老人告别,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明德爷爷待人和蔼可亲,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老人。

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热心的父母亲安置了家乡的许多亲人。

曾为新中国解放而负伤流血的大伯、三叔,不居功自食其力,复员后回乡务农。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养活家中孩子,也来到了新疆谋求出路。在父母的积极推荐下,他俩的革命经历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做事沉稳的大伯被安排在外贸局车间当主任,善于交际的三叔安排在单位当了采购员。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家可热闹了,母亲都要做几个好菜招待长辈和自家兄弟。

三年困难时期,长辈们在他乡不仅分担了家庭的生计问题,也在边疆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南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维吾尔族自古就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在他们的居住的庭院里到处都果木树,还有爬满凉棚架上的葡萄树。春天这里是鲜花盛开的村庄,夏天黄澄澄的杏子挂满了枝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哼着小曲,采摘着桃子、苹果、梨、核桃、红枣等果实,再把丰收的果实拉到巴扎上售卖。

每年从四月成熟的满山遍野的桑葚,到六月初的麦黄杏,七月的桃子,九月的葡萄、无花果、核桃、红枣,中间还有西瓜甜瓜,冬天有瓜果干。南疆的瓜果品种繁多,且物美价廉,让人们在饭后茶余之时,有了充足的水果做补充。

这里的牛奶制品也比较丰富,牛奶、酸奶在街面上都能买到,也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饮食之一。农民自制的酸奶,都是用大碗盛着,每个碗上加木板做盖板,再一个碗一个碗的摞到一起,一摞大致有七八碗,然后用包袱包起来,运到巴扎上地摊上售卖。在巴扎上,不分春夏秋冬,人们就地一手拿着馕,再端上一碗酸奶,边吃边喝着,好不惬意。

六十年代南疆农民的代步工具就是骑毛驴,或用毛驴车拉运物资,农村的毛驴特别多,每当赶巴扎(维吾尔语将赶集称之为巴扎)时,老乡们骑着毛驴或赶着毛驴车进城来,集市的角落遍地都是拴满的毛驴。维吾尔族老乡不吃驴肉,自然淘汰的毛驴就特别便宜,于是长辈们便合计起来,买上一头毛驴宰杀后,里脊肉包饺子,其它部位做成卤肉吃。就这样每三两个月宰杀一头毛驴,大家分一分可吃上一阵子。那些年驴肉解决了我们家副食品问题,既吃得饱又能解馋,也补充了每月粮食定量不足的问题。

后来大伯三叔们相继离开了新疆,故土难离,陆续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属于自己温暖的家庭之中。

每次我回到家乡时,都会第一时间回到村里去看望他们,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在新疆日子,问及到的事也是他们在新疆工作的朋友或同事的情况。

我九十年代外出学习顺路回乡,在集上遇见了正在卖菜的三叔和婶婶,已六十多岁的三叔还在辛勤的劳作,想想也是他家的孩子多,还有小的弟弟妹妹未成家,在农村的老人都这样。正当我站在旁边看他们卖菜时,三叔抬头发现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拉我去集上小吃摊位去吃早餐。记得那天我们吃得是家乡的大面鱼(一种油饼)、豆腐脑,我们边吃边聊。望着三叔黑呦呦的面孔,粗糙的双手,我想如果三叔留在新疆,再把家搬过去,那他的生活家庭会是另一番景象。

八十年代我离开了南疆这座城市,为祖国的石油工业,随着石油大军转战天山南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老一长辈一个个远离我们而去,一晃我们也变老了,人到这个年龄也体会到前辈们眷恋故土的滋味,落叶归根,我再次踏上生我养我的故土,选择了回到家乡城市居住。

库车这座历史名城,丝绸之路上的兹龟古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如今已是南北疆交通要道,库独天山公路横穿天山南北,塔里木油田的主战场,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地,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千佛洞、库车王府、苏巴什古城等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

第二故乡留下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曾有我们一个很大的家,一个大家族的家,是我尘封记忆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抽时间我会重返古城,再去看看孩提时代生活的地方。

作者简介:孙建业,山东省龙口市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笔名海韵、文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新疆油田公司退休干部,多年从事石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商报》《新疆石油报》《新疆石油政工》《准东石油》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百余部作品。近几年来有多部作品发表在胶东散文年选微刊、齐鲁壹点等文学平台;作品入选《胶东2021年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20家散文.孙建业卷》;在2021年9月29日烟台市举办的“寻找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活动评选中,其作品《网购羊角蜜甜瓜》荣获二等奖。

壹点号 蔚蓝色大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澳大利亚季节(强风大雪 澳大利亚东南部提前入冬)
下一篇:秦皇岛海洋馆,北戴河有几个海洋馆?